放大圖片
■1983年,謝盛琪22歲,是風華正茂、最愛美最愛炫的年紀,這件讓他驕傲了好久的花襯衫,是他在香港的表哥送給他的。
軍裝、中山裝、運動服,黑色、藍色和灰色,簡單幾個詞,足以概括改革開放前中國內地民眾的衣著特點,老外甚至將當時穿著上分不出男女老少的中國人輕蔑地形容為「螞蟻」。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國門打開,大眾被壓抑了十數年的愛美之心熊熊燃起,特別渴望「藍灰黑」以外的驚喜。那時候,一旦穿上香港帶過來的新式服裝,走上街「就成了明星」。
1983年,謝盛琪22歲,是風華正茂、最愛美最愛炫的年紀,而有個在香港的表哥,是他驕傲的資本。表哥每次回廣州探親,都會給他帶衣服,「有喇叭褲,直筒褲,T恤還有花襯衫。」今年49歲的謝盛琪回憶起當年第一次穿香港服裝上街時的情景,仍然得意洋洋:「我覺得特別時髦,別人都沒有就我有。有時候走在街上,路人都會投來很羡慕的眼光,有的會回頭看,有的還會指指點點,甚至還有人問我這些衣服是在哪裡買的。」他的同事也追著他,希望能得到這類衣服。謝盛琪說,當年他和同事們已經可以通過天線收看香港的電視節目,從港劇中演員們的服飾,他們就能知道當時流行的趨勢。有時候,他們還會特地去沙頭角買布料,回來描摹那些港劇演員們的服飾自己做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