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鑑林 立法會議員
審計署近日發表報告,再次揭露食環署轄下公眾街市的管理方式問題叢生。其實,公眾街市能否吸引市民光顧內裡的小商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眾街市「是否利便市民」和「是否清潔衛生」。
現時香港的超級市場成行成市,數量由2001年的1160間,大幅增加至2007年的逾1600間,增幅約四成。不少市民寧可光顧價錢較高的超市,也不願跑到食環署或房署轄下街市光顧小商販,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超市貨物包羅萬有,種類齊全,市民可以在一個地方,很容易找到所需物品,省卻了許多時間精力。相對於十室九空或貨品種類單一的公眾街市,超市吸引力更勝一籌。試問現有超市這種強勢的零售局面下,公眾街市內的小商販,力量分散單薄,又怎麼可與大型超市匹敵呢?公眾街市現存的管理策略陳舊落伍,必須由管理人即政府以宏觀管理手法處理。
街市管理落伍 難與超市競爭
此外,人口變化和重建規劃所引發的城市改變,亦令部分公眾街市一方面逐漸失去傳統顧客群,一方面又沒有新客源補充,生意驟減,小商戶抵不住退出街市,空置率越來越高,在惡性循環下,公眾街市更難「起死回生」。現時食環署轄下街市,截至2008年3月,有三分之一的空置率達三成以上,其中五個更高達六成以上。空置率高意味著貨品種類越來越少,面對大型超市的強勢競爭,公眾街市小商販要生存越來越艱難。如果政府再不改變管理思維,引入新經營政策營運政府公眾街市,這些小商販就只能自求多福。
公眾街市另一個為人咎病的管理問題,是環境惡劣。惡劣的情況,包括衛生欠佳、蚊蟲滋生、燈光昏暗、地面濕滑和通道狹窄等等……市民不時投訴,指部分公眾街市環境令人失去購物意慾。其中一個最為人熟知的衛生問題,就是鼠患不絕。今年三月,有地區團體邀請廣州鼠王,到鼠患黑點的旺角街市捉鼠,鼠王在晚上一小時內便捕得十七隻肥大肉厚的老鼠。此外,牛頭角街市、楊屋道街市等亦鼠輩橫行,有小商販對「吱吱叫」的老鼠叫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食環署的滅鼠方法,不但效用成疑,小商販更抱怨食環署的滅鼠行動太慢,只是依循既有滅鼠程序,公事公辦,沒有滅鼠決心。
改變管理思維 參考市場營運
其實,審計署早於2003年已批評食環署轄下公眾街市管理和規劃不善,今日這些問題仍無改善。近月金融海嘯的影響越見明顯,小商販都為未來生計躊躇忐忑,令這個改善公眾街市營運手法的社會課題更形突出。要幫助公眾街市的小商販,應該從根本上處理上述公眾街市的管理問題。
從超市的情況可以看出,價錢並非市民選擇購物點的唯一考慮,「方便程度」和「清潔衛生」才是更加根本的兩個要素。現代街市清潔乾爽,地方寬敞舒適,貨物種類繁多,糧油雜貨家居用品一應俱全,吸引到大批市民前往光顧,小商販不愁客路;相反,舊式設計的街市,由於管理多時,許多積累數十年的管理方法和規劃設計,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這些舊式街市,必須下決心大刀闊斧,一洗依循守舊的管理常規和陋習。只有改變管理思維,積極參考市場上的現代市場營運方法,調配、重整現有街市資源,認真檢視並制定具體政策方案,才可根本地解決公眾街市欠吸引力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