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實在反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23]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11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3.1%,若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包括電費補貼及差餉寬減,基本通脹率為5.6%,其中,食品價格在11月份錄得較大升幅,食米價格較去年上升逾五成,魚、蛋、肉、禽和蔬菜均上升二成以上。

金融海嘯持續肆虐,本港裁員減薪潮不斷,市民生活愈加艱辛,但在外圍食品價格大幅下降情況下,本港食品價格卻逆市大幅增長,實在是反常現象。本港食品價格逆市大幅增長,對在金融海嘯下苦不堪言的中下層市民,無疑是雪上加霜,政府和消委會必須加強對食品價格監管,定期公布各行業零售價格,建立全港範圍的零售價消費指數,提高價格透明度,形成輿論壓力,推動零售商將價格合理下調。零售商亦要自覺遵循職業道德,不應罔顧民生艱困,發不義之財。

只要看一看食品價格大幅增長和非日常消費品價格大幅下降的現象,就可以明白其中奧妙:由於食品是民生必需品,再貴市民都要買,部分商家於是拒絕減價,甚至逆市加價,以便在經濟困難時趁火打劫,牟取暴利;由於非日常消費品並非民生必需品,經濟困難下市民會減少購買,於是商家便通過減價來促銷。本港食米價格較去年上升54.1%,升幅最大。但本月國際米價已由年中每噸1,200美元(約9,360港元),回落至每噸800美元(約6,240港元),這意味著食米價格有約3成的減價空間,其他食品亦存在類似情況。食品行業應追隨外圍食品價格下調整,盡快調整各類食品價格。本港是自由經濟體系,政府雖不能干預市場定價體系,卻有責任確保交易公平、公正、透明。當局和消委會應繼續完善行之有效的「格價」措施,以定期方式向市民公布各種行業的零售價格,形成強有力的輿論監督機制,令消費者可以根據市場信息,作出明智的判斷和選擇。

政府面臨財赤壓力,明年不可能再大手筆推出紓困措施,但鑒於各行各業在金融海嘯下掙扎生存,倒閉潮來勢兇猛,因此政府對中小企的部分收費和稅收,例如差餉、排污費、預繳稅,以及政府轄下的物業租金等,可考慮減免或緩交,以盡可能減輕中小企成本,降低食品價格,減輕市民生活壓力。商戶也應走薄利多銷的經營路線,與市民共渡時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