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芙蓉國裡盡朝暉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湖南打造中國中部新特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23]
放大圖片

 ■發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2007年底,湖南長株潭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兩型社會」業已成為湖南一個新的關鍵詞。

 作為內陸省份,湖南多年來一直在謀求擺脫「不東不西」的尷尬境地,尋求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近年來,隨著中央「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湖南順勢而起,積極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全面承接沿海產業梯度轉移。湖南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提出「富民強省」的新思路,並圍繞這一指導思想,陸續作出了「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等戰略決策,朝著打造中國中部新特區的目標邁進。

全面夯實經濟基礎

 30年來,湖南全省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輝煌成就,逐漸步入黃金發展時期。

 改革開放30年,湖南經濟持續增長。1979年至2007年,湖南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3%。特別是2004年以來連續4年保持在11%以上。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9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4%,為30年來最高增幅。全省生產總值居全國第12位,增長速度居全國第13位。預計湖南今年將進入GDP總量超萬億的省份隊伍。

 近年來,湖南全省財政收入一年一個高台階。2002年,425億;2003年,490億;2004年,612億;2007年達到1119億元,增長25.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3.18億元,增長26.2%。企業效益明顯提高。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59.56億元,比上年增長70.1%。

重點改善基礎設施

 改革開放30年,湖南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全省交通建設突飛猛進,形成了以「一縱四橫」高速公路為主骨架、7條國道和64條省道為主幹線的公路網絡,實現了鄉鄉通公路和84.8%的行政村通公路,直接拉動了投資的快速增長,帶動了物流業、商貿業和旅遊業的發展,而且對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規劃了「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十一五」期間高速公路里程要達到3500公里,基本建成「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中的「三縱六橫」,為全省經濟社會大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過去五年,全省城鄉面貌發生明顯改觀。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3639億元,年均增長25.9%,2007年完成投資4294.5億元,年增長32.4%,一大批交通、電力、水利、市政、通信等基礎設施建成投入使用。2007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40.45%,比2002年提高8.45個百分點。五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220萬千瓦;洞庭湖區加高加固防洪大堤1080公里,主要渡口改渡為橋。啟動1211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全面實施,大部分農村地區實現電視、電話、郵政村村通,212萬農村人口解決飲水困難,建設農戶沼氣池80多萬個。2005年開始全省全面免徵農業稅,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46個縣(市、區)。2007年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寄宿制學校建設取得成效。99個縣(市、區)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了覆蓋全省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年新增城鎮就業336萬人,2007年在全國率先實現縣以上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生態條件不斷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56.1%。年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5040萬畝。2007年萬元GDP能耗比上年明顯下降,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首次實現雙下降。集中關停環洞庭湖234家環保不達標造紙企業,局部水質由Ⅴ類上升為Ⅲ類。

加快承接產業轉移

 改革開放30年,湖南加快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績,極大地促進了全省的開放開發。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思想解放和政策開放的雙重推動,湖南省對外開放出現了嶄新局面,掀起了利用外資高潮。1992年,湖南省吸納外商直接投資從1983年的26萬美元躍上1.29億美元,為前9年總額的1.5倍。2002年,湖南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到10億美元,2005年跨越到20億美元,2007年突破32億美元,穩居中西部前列。

 近年來,湖南積極融入「泛珠三角」,總體戰略定位是:承東啟西,重點突破。向東有計劃地主動承接粵港澳地區的產業轉移,並依勢引進戰略投資,帶動壯大湖南的傳統產業,催生新的優勢產業,真正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湘字牌」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向西最大限度地利用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區的市場和資源,形成湖南經濟發展的腹地,進而向東南亞市場擴展,在國際經濟大循環中參與競爭。力爭通過3年努力,全省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200億美元,服務外包業務總額力爭達到200億元。

加速區域協調發展

 圍繞建設「兩型社會」,湖南還將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建立健全區域協作、互動機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城市化進程。

 繼續實施「3+5」城市群戰略,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城市發展格局。早在2006年的湖南省第九次黨代會上,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便明確提出,建設「3+5」城市群即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以1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在內的「3+5」城市群建設。加快長株潭「3+5」城市群發展,是立足湖南省實際、順應發展趨勢、切合現實需要的戰略選擇。據2005年統計數據顯示,長株潭岳常益婁衡8市總面積9.86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的45.8%;人口4019萬,佔全省的62.1%;GDP實現4900億元,佔全省的75.7%。這些數據都顯示了8市發展成為長株潭「3+5」城市群具備良好的基礎。

 進一步加大湘西地區(含自治州、張家界、懷化及邵陽6縣市、永州江華縣)開發力度,著力抓好第二輪175個省規劃產業項目,重點抓好西部物流、湘窖酒業、貿源化工等科技含量高、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社會事業發展。

 依托湘南三市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打造湖南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基地。抓住國家調整加工貿易政策以及國際、沿海產業轉移的機遇,充分發揮湖南毗鄰粵港澳的區位優勢,重點在湘南地區培育一批產業轉移和加工貿易基地,建設湖南資源深加工的新型工業區。

 在逐步實現交通同網、能源同體、信息同享、生態同建、環境同治的同時,以湘江生態經濟風光帶建設為重點,推進三市林業生態一體化建設,重點建設城市綠化隔離帶,改善長株潭城市居住環境,建設生態優美、環境宜居的城市群。大力推進「兩型」產業為支撐的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湖南航天科技工業城、航空工業城和臨空經濟區,推動三市在風電裝備、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的深層次合作,實現集群化發展。圍繞把長株潭城市群建設成中部地區的物流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重點建設長沙金霞、湘潭九華等物流園區,大力發展會展、動漫、創意、旅遊等產業。

 湖南將通過努力,在短期內初步建立起促進長株潭地區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法規、標準體系,政策支撐體系,指標評價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資源生產率大幅度提高,萬元GDP能耗有較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控制目標,主要水體水質有所提高,城市空氣質量得到改善,農業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建成一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示範城市、園區、企業、社區、鄉村。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芙蓉國裡盡朝暉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