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用自製的雞絨筆寫字,鄭子端顯得游刃有餘。本報福建傳真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魯欣、蘇榕蓉
以烏雞頸部絨毛製成的毛筆寫字、作畫,從古至今都是絕學。遍查古籍便會發現,歷史上善用雞絨筆並有著錄傳世的,僅有宋代蘇東坡一人。如今,福州書畫家鄭子端不僅用近10年的時間恢復了雞絨筆的製作工藝,還以此技藝複製了一幅清康熙年間福州城全貌的地圖,讓雞絨筆這門藝術從歷史走回現實。
堪稱福州「清明上河圖」
鄭子端告訴記者,雞絨筆屬軟豪筆中最軟的一種,筆鋒著墨後像是一個吸足水分的棉花球,走筆時濡墨快、筆畫飽滿。若掌握不好,字跡會臃腫得像「墨豬」,沒有深厚的書寫功力和經驗很難使用。
俗語說「好馬配好鞍」,在別人用起來十分彆扭的雞絨筆,到了鄭子端手裡竟十分稱手。他笑稱這是「緣分」,但也承認若沒有傳統人物畫的數十年功力,親手製作的雞絨筆也終將是「知音難覓」。
鄭子端用親手製作的雞絨筆,完成了一副頗為珍貴的畫作。2000年,他從一位荷蘭籍漢學家那裡看到一張完整描繪清康熙年間福州城全貌的地圖,當即萌發出重畫這幅地圖的念頭。因為地圖原件在荷蘭,鄭子端只憑拍下的模糊照片,再花了近半年時間去核實地圖細節。作品問世後,不少專家讚歎,這幅圖堪稱福州「清明上河圖」,對研究清朝的福州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因夢與雞絨筆結緣
出身中醫世家的鄭子端,12歲那年,因夢與雞絨筆結緣。而他手工造出的第一支雞絨筆,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從福州南後街張文祥筆店獲悉製筆的訣竅後,注定了鄭子端這一生要與雞絨筆打交道。
近幾年,鄭子端以雞絨筆創作的人物畫先後在中國文物基金會《中國當代書畫家優秀作品公益展》、美國丹佛市《中國一周》、香港《百家書畫薈萃》以及台灣、日本、新加坡等地展覽,《彌勒圖》、《關羽》、《李時珍採藥圖》等作,還被海內外收藏家爭相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