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四通八達的城市立交路
湖南省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水運資源豐富,湘、資、沅、澧四大幹流及眾多支流貫穿全省,匯入洞庭湖,注入長江,形成了天然的水運網。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以航運基礎設施建設為著力點,促進內河航運業全面、快速發展。從「八五」開始,以湘江開發為重點的水運主通道建設開始實施,並在岳陽、湘潭、株洲建成了5個千噸級泊位。這一時期,全省航運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達到3億元。「九五」期間,湘江二期航運建設開發得以實施,全省航運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為23億元,比前40年總投資還多。進入「十五」,國家又將沅水列入全國水運主通道建設項目,湖南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又上一個新台階。隨之,湖南「十五」重點水運建設工程 「一縱一橫一港」 全面啟動。「十五」期間,全省航運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達到34億元。
經過30年的建設,目前湖南初步建成了以洞庭湖為中心,湘江、沅水等水運主通道為骨架,澧資航線、耒水等區域性重要航線為幹線,長沙港、岳陽港為主節點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湖南省現有通航河流373條,內河網絡連通全省70%的縣市;航道總里程11968公里,居全國第3位,其中千噸級以上航道610公里。全省年貨物吞吐量1萬噸以上的港口105個,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1646個。湘江、沅水被交通部規劃為國家高等級航道,長沙港、岳陽港已列入全國內河主要港口,岳陽港已成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水上通過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促使水運條件有了一定的改善,從而加速湖南航運業從整體上日漸好轉。一批大噸位和適應市場需要的化學品、石油、集裝箱、滷水等特種運輸船舶應運而生,帶動和促進了特種運輸、江海直達運輸的興起,大宗散貨運輸也進一步回升。2007年全省總運力120萬載重噸,航行湘江中下游及洞庭湖區的新造貨運船舶平均載重噸位已達820噸,最大貨船4500載重噸。航運企業改制重組工作穩步推進,多數國有集體企業完成並已輕裝上陣;民營運輸初現規模,而且佔據主導地位。
按照發展規劃,「十一五」期間湖南將把港口擴能、航道提級作為對接長江的突破口來抓好抓實,構建江海直達通道,加快水上通過能力,實現水運優勢向經濟優勢的真正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