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高速公路建設工地
「三里無平川,十里必有渡」,這是過去人們對湖南地貌複雜、交通艱難的形象描述。由於歷史條件和經濟環境的局限,湖南的公路交通建設一度基礎薄、標準低,加之缺乏養護,道路通行能力差,落後的交通嚴重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大幕的拉開,湖南吹響了公路建設大會戰的號角。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湖南公路系統集中力量對幹線和重要的省養支線公路實行大投入、大建設、大改造的策略,逐漸實現了公路總量大增加、等級大提升、服務大提高、形象大改變,成績斐然。
1984年按照交通部的部署,對國、省道公路網進行劃分。1985年底以四縱三橫七條國道為骨架,70條省道為幹線,縣鄉公路為支脈,綴之以廠礦專用線的湖南公路網,全部劃分告成。此後,全省開展了大規模的公路拓寬和改建。
到「十五」末,湖南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8.8萬公里,居全國第五;全省實現了鄉鄉通公路和92.7%的建制村通公路,79.6%的鄉鎮和30.6%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農民群眾行路難的問題有所緩解;洞庭湖大橋和其他6座洞庭湖區暢通工程橋樑建成通車。
步入「十一五」後,湖南公路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到2007年底,全省公路總里程達到175415公里(含村道),其中等級公路達到91453公里。全省100%的鄉鎮和84.83%的建制村通了公路。農村公路工程使全省1036個鄉鎮、2.2萬多個建制村的2600多萬名群眾直接受益,農民年均增收300元以上。
而從湖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來看,實施中部崛起、「3+5」城市群和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等一系列發展戰略,都對湖南公路產生了極大的需求。
根據湖南省「十一五」國省幹線公路建設規劃確定的目標,到2010年年底,湖南省國省幹線公路總里程將達到16180公里;實現二級以上公路連接全省各縣(市、區),加快省道國道幹線公路和主要出省通道交通條件的改善,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結構調整,完成國家公路運輸樞紐規劃編製,總體服務水平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