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松 資深教育工作者
英文中學與中文中學的劃分,造成標籤效應。教育局為了消除這種不良影響,擬將學校分流變為班級及學科的分流,允許中學分班、分科採用英語授課,以消除中中和英中的界限。
此舉同樣引起非議。許多學界人士指出,校內劃分中、英文班,只會將標籤效應從校際移入校內,中文班必更受歧視,學校將會遭受家長要子女入讀英文班的強大壓力。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表示,教育局將彈性處理教育語言問題,容許學校採用英文課本而以母語講授,並稱這種班級不屬於英文班,而是「彈性班」。
政府的分流及分科措施仍招非議
其實「彈性班」是「半英半中班」,本質上屬英文班。由於採用英文課本,學生必須要懂其內容,首先要懂得箇中英文學術名詞術語的讀音和解法,此外還須運用英文解答英文習題和試題,足見這種班級的「英文含量」很重,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之前,先要克服英文這種語言障礙,這對於英文水準偏低的學生,尤其增加了學習上的困難。半中半英的教法,一向為學界所非議,教育局過去也不贊同。月前教育局公佈的外評總結報告,同樣對它提出批評。現在突然作出政策改變,使人費解。
「彈性班」的稱謂,只是名義上的改變,人們都心知肚明,這不過是英文班的別稱,大家都會視之為英文班,家長仍對它趨之若鶩,不在話下。因此,標籤效應不會消失,今後,英中與中中不但繼續存在,中文班和英文班(包括彈性班)更會冒起,其標籤性只會更強,由此衍生的不良後果,委實不能低估。
據報道,教育局的「微調方案」尚未公佈,已有一成半的中文中學先行開設英文班,有些家長正查詢學校是否開設英文班。不難預料,教育局一旦實施該方案,必將出現更大的混亂。中文中學爭相開設英文班和「彈性班」,母語教學不再成為主流,「微調」實質上是大調。這種根本性的改變對教育是禍是福,正在引起社會關注。教學語言政策推倒重來,恢復九七年前的狀態,教育質素會否下降?教育出現嚴重障礙而名存實亡?學生會否因過分接受英語授課而降低學習興趣?師生溝通會否因語言障礙而減少?教師會否因同時施教中、英文兩種班級而加重負擔?這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加強英文教學,本無可厚非。不過,倘若因此而對整個教育造成負面影響,卻不值得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