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黃納禧 圖:洲立提供
出生於八十年代的小孩都應該經歷過每年一、兩次在電視上看宮崎駿動晝的快樂時光——最深印象可能是會飄浮在雲端之上的天空城堡,娜烏西卡與王虫的戰爭則有點難懂;每次看次子捧著一條大玉米赤腳跑到醫院找生病的媽媽都會鼻子酸酸,幸好有會走會動的貓巴士,讓草子、次子一家團聚。
將美好的時光延續下來,後來還有了《幽靈公主》、《千與千尋》和《哈爾移動城堡》。充滿想像力的人與物,奇幻的故事情節,看宮崎駿的動晝除了具有豐富的娛樂性與視覺美感外,且能保持對人與自然有深度的思考,在動畫製作人之中十分難得。
不過到了早於08年中在日本上映的新作《崖上的波兒》,倒沒有繼承《哈爾移動城堡》時油畫般的質感與複雜的架構,反而把一切化繁成簡,返璞歸真,只說一對五歲小孩之間的純真故事。
繼《哈爾移動城堡》之後,宮崎駿沉默了四年之久,埋首製作《崖上的波兒》(下稱《波兒》)。據說《波兒》的靈感有來自日本小說家夏目漱石的作品,也有來自安徒生的《人魚公主》。將靈感儲積、過濾後終選擇了重新回歸《龍貓》時的畫風,電影中170,000張圖畫全都由人手繪畫而成,故此看《波兒》頗能重拾初看宮崎駿動畫時的興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