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入中國後,建塔瘞埋佛舍利的習俗開始在中國流行。不過,按照中國的習慣,印度用罌壇盛放舍利的方式逐漸改變,改以中國式的棺槨供奉。這一變化從北朝經隋代到唐初方告完成。現已發掘的紀年最早的舍利塔基,是河北省定縣發現的北魏太和五年(481)塔基,舍利盛放於琉璃缽、瓶和銅缽之中,再置於石函內,埋於塔基夯土中。
武則天「三最」造寶函
涇川大雲寺塔基瘞埋的金棺銀槨,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一組,埋於唐武則天延載元年。武則天動用了當時中國製作袖珍金銀器工藝水平最高的工匠,選擇了當時最珍貴的珠玉寶石,凝煉了一個時代的最高智慧,鏤金雕銀,做成鎏金銅匣、金銀棺槨,塔基內建地宮,內置刻有銘序的石函。全套容器共有內外五重之多,金棺座長7.1厘米,重108克,銀槨座長10.5厘米,重349.5克。這組金棺銀槨,表現出盛唐金銀細工的高度工藝技巧。
大雲寺地宮的這套舍利石函和金銀棺槨,第一次完整地反映了這種變革,在佛教考古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才有郭沫若強調「舍利石函,貴在石函」的那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