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昔日賣血人,今天富羊倌。李清武對前途充滿信心。 本報記者周亞明 攝
本報駐貴州記者 周亞明 實習記者 潘田雪、晴隆報道
山高風大,時值隆冬。43歲的李清武的周圍,是東一抹、西一抹、深一腳、淺一腳的綠。細看腳下,還是有著一兩寸厚的牧草。這些從新西蘭引進的洋牧草,什麼三葉草、黑麥草、雞腳草、寬葉雀稗等等,來到降雨豐沛的江滿後,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一到冬天就變枯變黃。李清武口齒不清地說,是種草養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年入4萬餘,養羊蓋新房
近處或遠處,不時出露的石頭還是很刺眼,但三五成群、十隻八隻散落各處吃草的羊,又叫人覺得很溫暖。李清武的身後,是他05年蓋起的新房。儘管蓋房所用建築材料,主要是就地取來的石頭,但一帳算下來,李清武還是花了3萬多,買水泥、鋼筋、瓷磚等建材。李清武的寨鄰,也先先後後蓋了新房。李清武蓋房時寨鄰來開山採石,砌牆溝縫。別人蓋房時,李清武當然也要去幫忙。一家幫一家,戶戶蓋新房,能省不少工錢。
時在冬季,氣溫較低,李清武早上10點以後才把羊從圈裡轟出去吃草,天黑得早,下午不到5點就得把羊趕回來。要是在春夏時節,早上天亮就把羊趕出去了,晚上八、九點才收回來。無論如何,羊倌李清武實在是清閒了點,清閒得讓他不太習慣。他告訴記者,現在他家羊圈裡有62隻羊。去年他賣了45隻,收入4萬多元。李清武不假思索地說,「房子啊、票子啊,這些都是養羊得來的」。
兩年賣血70次,昔日困苦難回首
李清武所在的貴州省晴隆縣蓮城鎮江滿村,海拔在1580米以上,地處高寒、山高土薄,水土容易流失,導致土地石漠化非常嚴重。2002年以前,全村197戶人家常年早出晚歸,辛辛苦苦在貧瘠的石頭旮旯地裡種包穀洋芋,只能夠吃兩三個月。如果要算成錢,畝產值只有100多元,除了化肥錢,幾乎所剩無幾。為了生存,從1990年代開始,幾乎全村的村民們靠賣血為生。往往走上兩三個小時山路,到縣城血站賣血。或者,拖著飢餓和疲憊的身軀,在縣城拉板車,背背兜,出賣苦力。江滿村因此成了全縣有名的「賣血村」,「背兜村」。
李清武是江滿村的村副支書。擺脫貧困的渴望,鬼使神差地讓他創下了兩年賣血超過70次的紀錄。同行的晴隆縣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張大權事後說,李清武手伸不直,頭一直晃,就是當年賣血過多留下的後遺症。「只不過,不好當著他的面講」。
很多村民實在熬不下去了,陸陸續續地搬走了四、五十戶。政府也曾打算,把江滿作為不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村寨,實施「整村移民搬遷」。
江滿養羊第一人
2002年,縣裡成立了草地畜牧開發中心,江滿村被選為首批試點。村裡成立了種草養羊協會,發動鼓勵村民們出勞力,出土地,人工種植牧草養羊。
起初村民們不太願意,都覺得不會成功。當初賣血賣得最狠的李清武,成了江滿種草養羊第一人。在他的帶動下,江滿村家家戶戶退耕還草。不僅把人均兩畝多的耕地全部種上了草,而且,還把村裡的一萬多畝荒山荒坡,也種上了草。現在全村每戶養羊都在100隻左右,戶均年收入四、五萬元。原來遷走的村民們看到養羊能掙錢,又紛紛的遷了回來。過去種包穀洋芋的農民,現在成了羊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