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羊倌給剛出生的羊羔餵奶。實習記者潘田雪 攝
貴州是西南岩溶地區的核心區,是我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坡地墾殖率高,石漠化和農村貧困特別嚴重。晴隆縣地處貴州省西南部,雲貴高原中段,是一個山區貧困縣,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區,山高、坡陡、谷深、岩溶發育強烈,河流深切,地形此起彼伏,最高海拔2025米,最低海拔543米。土地貧瘠,75%的耕地呈條狀形小塊坡地,土地石漠化嚴重,保水保肥能力差,自然災害頻繁,農業生產條件惡劣,嚴重制約了當地農業的發展。
從本世紀初起,國務院扶貧辦對最貧窮的晴隆縣7年投入科技扶貧資金1600萬元,國家開發銀行貸款1000萬元,支持晴隆縣組織上萬戶農民種草養羊,按照「政策管人、人管牲畜、畜管植被、植被保水土」的原則,全面開展生態畜牧業扶貧行動。
晴隆縣委縣政府建立了縣科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全縣科技扶貧種草養畜工作。並成立了晴隆縣草地畜牧開發中心,中心為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建立激勵機制。技術人員負責分管示範基地並幫助農戶養殖,示範基地必須有一定的草場規模,需要佔用農民坡耕地和荒山,晴隆採取兩種方式解決,一種是按國家政策規定由土地部門對農民土地進行等級估價,農民以土地入股,參與草地的生產經營,按股分成;另一種是農戶的土地評定等級後,按面積一次性給予補償。其中對土地被佔用60%以上的農戶,優先安排培訓到基地當放牧員,保證工資、獎金每年收入5000元以上。
同時利用滾動發展模式,即中心+養羊協會+農戶模式,中心無償提供草種,以羊代現的形式向農戶發放種公羊和基礎母羊,並負責配套技術服務和農戶商品羊的銷售。農戶在中心的指導下,自己建草場,進行飼養、放牧和草地管理。所增加的羊群按3:7比例分成(中心佔3,農戶佔7),現在則調整為2:8分成,把更多實惠讓給民眾。每年結算一次,當扶持戶的存欄羊達到90隻或自有羊達50隻時,中心根據農戶脫貧情況按原發放數量收回基礎羊群,並把收回的40%轉換為基礎母羊發放給其他貧困戶飼養。這樣滾動發展,擴大了項目對貧困戶的扶持面,農戶不出資金就能獲得基礎羊群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中心在沒有增加其他投入的情況下,規模卻逐步擴大。同時,中心幫助實施項目的貧困村建立養羊協會。養羊協會由農戶選舉產生,上聯中心,下聯農戶,主要負責協調解決農戶之間及農戶與中心之間的矛盾,協調搞好草場及羊群的日常管理,並參與中心的銷售,每銷售一隻羊,提取4元,作為協會日常管理費。農戶將需要出售的商品羊集中到中心,中心按等級和保護價收購,一次性付清羊款,不拖欠,不打白條。
過去的荒山荒坡和石頭旮旯,現在變成了四季常綠的牧草基地。有關專家到晴隆實地考察,將晴隆的探索和實踐,總結為「晴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