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玉雕大師高兆華的徒弟在簡陋的作坊裡幹活。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 任田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是國家唯一的「非物質文化」學術研究中心。該中心高小康副主任指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尚在艱苦謀生階段,一邊被充斥整個旅遊市場的粗製濫造的小商品擠得沒有生存空間,一邊陷入熱鬧非凡的假民俗政府工程中,湮滅了自己。
高小康感歎,傳承人及他們手藝的承載作品,由於成本高而銷路不好,由於銷路不好而不願做,由於不願做而收不到徒弟,因為收不到徒弟而走向末路。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被稱為「人間國寶」。今年6月13日為中國文化遺產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706人名單,經過15天的公示,將正式發佈。
遺產傳承人 每月津貼僅千元
從2008年開始,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每年獲得中央財政撥發的8,000元工作津貼,作為一份額外的「傳承經費」,廣東省的國家級傳承人每月再補貼400元。雖然平均每月千元對於物價水平來說起不到太大作用,但這筆津貼的發放超越了「精神鼓勵」的舊制,表明了政府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實質性支持態度。
儘管如此,仍然吸引不了年輕人追隨「人間國寶」, 收不到徒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共同尷尬。
灰塑牙雕業 後繼無人瀕消亡
廣州花都灰塑藝人邵成村,曾與父兄參與陳家祠和廣州不少廟宇、祠堂、大宅製作和灰塑修復,但現在幾乎沒人願意跟他學這門技藝,原因是現在幾乎沒有商品房再用灰塑裝飾,藝人收入太低。而牙雕大師李定寧說,牙雕的原材料象牙短缺,從事牙雕的人越來越少,「現在不僅僅是傳承困難,而是整個行業瀕危。」可以說,對於目前中國的「非遺」傳承人處境來說,艱苦的成分數倍於榮耀的光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