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訊】據中新社7日電:為期3天的2009年內地高考7日上午開試,全國1,020萬考生在「十年寒窗」後,為進入理想的高校進入最後「衝刺」。其中,地震極重災區汶川縣今年的唯一考點設在成都龍泉區陽光體育城,1,082名汶川考生6日便在此聚集,在參加了由教育部門組織的考前學習輔導和心理疏導後,微笑着迎接高考,走向新的人生起點。
龍泉考點的這1,082名考生,主要來自威州中學和漩口中學,還有小部分臥龍中學學生。他們在震後有的一直在龍泉驛區就讀,有的則是到山西和北京復課。而那些從北京、山西等地返回的汶川學生,是由異地復課所在學校的老師帶隊,6月2日到達龍泉驛區開始熟悉考場,這些老師更將陪伴孩子們到高考結束、回到汶川的家,才會離開。
提供優質酒店 助返鄉生備考
汶川縣分管教育的副縣長王蕾說,因震後汶川縣沒有在本地設置高考考場的條件,所以在考前一個月,縣裡就向阿壩州招辦和四川省招辦提出申請在異地設考場,成都市龍泉驛區為考生創造了良好的備考和考試環境,目前學生們住在該區兩家條件很好的酒店,安全、安靜。
威州中學在去年7月整體搬遷到龍泉驛復課,校長周秀華和750名高三學生一起經歷心理陰影聚散的過程。高考報名時,她讓班主任了解學生意願,得到的答覆是「沒有一人選擇放棄」。那一刻,周秀華開心地笑了。學生付舒會說,在龍泉驛的兩個學期,心理志願者經常來輔導,也不斷有好心人前來慰問,「無論如何要努力一搏,總得給自己和他們有個交待」。
震中官兵大愛 成就感恩作文
7日上午11點半,第一場語文考試結束。威州中學高三九班的楊毅軍第一個走出考場大門,他說,今年高考語文的難度對自己來說還算適中,作文以「熟悉」為主題,當時他第一反應就想到「最熟悉的陌生人」這句話,想到在抗震救災期間那些頂烈日冒風雨,永遠衝在最前面的部隊官兵,無私奉獻卻沒有留下任何名字,他們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楊毅軍說,他從小到大的夢想是報考一所軍校,「抗震救災期間人民子弟兵對我們的關愛,更加堅定了我的決心,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回報和感恩社會,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此外,地震極重災區德陽17,600多名考生中,僅有綿竹考生在板房考場內考試。每間考室都配有空調、風扇,條件還算不錯。對於高考,綿竹「板房高考生」充滿了自信。而在地震災區規模最大的考點都江堰中學,全市3,500名考生都在此順利參加了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