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610年前的敦煌遺書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
1610年前的敦煌遺書、東晉時期寫本《金光明經》、明刻本《天工開物》……「國家珍貴古籍特展」昨日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開幕。當日為中國第4個「文化遺產日」,300件珍貴古籍剛好薈萃一堂。據了解,本次展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參展單位最多的一次古籍展覽,觀眾可免費參觀。
據介紹,本次展覽有97家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私家等古籍收藏單位共同參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參展單位最多的大型公益性珍貴古籍特展。參展珍品豐富,共展出300件珍貴古籍,其中有20件敦煌吐魯番文書、50件宋元刻本、80件名家抄稿本、12種民族文字古籍。展覽將持續20天。
300珍貴古籍 免費展出20天
在被問及此次港澳台地區首次被收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三本澳門大學的古籍為何沒能與觀眾見面時,國家圖書館方面表示,由於運輸等問題這三本古籍無法在短時間內運抵北京,因此,期待明年會有更多的港澳台藏品入選。有關部門將積極促成境外藏品進京展出。
據了解,有很多珍貴古籍第一次公開亮相。如北涼神璽三年(399)寶賢寫本《賢劫九百佛名品》是此次展覽中年代最早的展品,它原寫於高昌,後流入敦煌。展覽中,它將與東晉時期寫本《金光明經》一起作為敦煌遺書展出。
此外,安徽皖西學院的一部宋衢州州學刻元明遞修的《三國誌》,雲南大學圖書館的宋刻《春秋經傳集解》,遼寧省館的宋淳熙年間浙刻《揚子法言》等,此前從未見諸《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各家目錄著錄的珍貴古籍,也是首次公開展出。
關於珍貴古籍的安保級別,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張志清表示,在20天的展期裡,國圖將以最高級別的安全保護措施,保護這些珍貴古籍。據悉,展出的珍貴古籍都已經買了保險,但金額不便對外透露。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江鑫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