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樂汶)香港每年產生約1,000萬噸的公眾填料,但隨著十大基建工程陸續展開,囤積的填料將大幅增加,本港兩個臨時填料庫已幾近「爆滿」。為解決在港囤積填料,土木工程拓展署正計劃未來3年內再斥資40億元,把約4,000萬公噸的廢料運往內地處理,但屆時每公噸的處理費成本或可能增至100元。
土木工程拓展署昨召開記者會匯報各項工程進度,預計2009/2010年度新批工程合約共值144億元,可新增4,400個就業職位。為配合更多新工程,政府正公開聘請共60名土木工程師。
土木工程處處長葉世初表示,目前本港兩個共佔地100公頃、位於將軍澳及屯門的臨時填料庫,將要「交還」部分填料庫用地作其他土地發展,未來填料庫存放量會減少700萬公噸,只剩餘1,200萬公噸。
4000萬公噸廢料運往內地
為解決填料庫「爆滿」問題,政府早年落實與內地簽訂的協議,耗資7.68億元,將「滯留」在港的公眾填料以海船運往距離本港170公里的台山作填海之用,當時處理費為每公噸76.8元。可是,由於運載量有限,台山每年最多只可吸納本港約1,000萬公噸填料,即相等於本港1年產量。
葉世初透露,除長遠爭取在現有填料庫預留10公頃土地作永久填料庫外,該署正計劃於未來3年內再斥資40億元,把約4,000萬公噸的廢料運往內地處理,相關撥款只屬常務開支,毋須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除台山外,署方正向內地爭取在本港鄰近兩個或以上地方作填料新「收容地」,並改用內河船,以減低運輸成本;但據了解,日後每公噸的處理費成本或可能增至100元。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質疑政府猶如「貼錢」將填料送給內地,工程亦涉及數十億元公帑,署方應交代相關財務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