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靜晶
中國人最喜歡問別人「你有沒有家教?」……然而,實話實說,有些東西卻絕非時下一般中國家庭所能教給小孩子的。西方禮儀,或正確點說,是國際的上流社交禮儀,便是一例!
所謂的禮儀,並非僅指「有禮貌」而已,乃是包括待人接物的態度、餐桌上的姿態、交際時的談吐、出席不同的場合該如何打扮等。
最大問題是,很多這些規矩,父母本身亦只是一知半解,試問又如何教育下一代?當活在某一個階層中,這些繁文縟節也許無用武之地,然而在生活改善了後,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高攀到另一個社會階級,如此只憑教育是不足夠的,還要教養。
吃麵包時應撕下一小片才塗牛油,還是一刀橫切在中間,把黃油整塊夾在裡面?切一塊牛扒,是該將之分成小塊,然後再叉來慢慢吃,抑或右手刀左手叉子,邊切邊吃?用餐後,刀叉又應當置於碟上的甚麼位置?
進而是其他枝節,譬如就座前是否須先由主人家邀請,方可入座?在用餐中途能不能離座?吃魚用的刀叉和吃肉的刀叉,該怎樣分門別類……?這些問題,原來都可由專人傳授!
香港近年,也就興起了這類「禮儀班」,但不如外國般有專門的「貴族學校」,此等課程多由大酒店舉辦,班內可同時品嘗酒店菜式,從中實踐餐桌禮儀,並附送「證書」,可謂「又食又學又拎」,雖然收費並不便宜,但也頗受歡迎。有的禮儀班更是「親子」形式,讓父母也一併接受「再教育」!本地酒店辦的課程,多是二百至三百元一位,如果專程往英國倫敦的專門學校,參與由曾經伺奉英女王的管家所任教之課程,則數天盛惠萬多元!亦有的是以「遊學團」或「夏令營」形式,赴歐洲學習,收費則更高昂,當中包含了英語、戲劇、手工藝等課程,以及親身品嘗正宗的英式下午茶。這恐怕是真正的「上流」一族才負擔得起!
然而,更高深的,並非只學習一種文化的禮儀,而是面對不同的民族,都該懂得適當的應對之法。身為多文化社會的新加坡,便有專門課程,針對各種文化的社交禮儀進行教育,這不只限於餐桌之上吃頓飯該要如何,更包括在其他場合(如參與婚宴)時舉止要怎樣,亦有教授。
瑞士有的貴族學校,更教年輕人如何開辦一個派對,諸如編排坐位時要注意些甚麼、不同種族及宗教的人有些甚麼避忌等等,務求要令對方賓至如歸,去到這種境界,堪稱「禮吾禮以及人之禮」也!
舊時,不少人在出來社會工作後,方才在上司的斥罵、別人的輕蔑、自己的羞愧中,點點滴滴學習到禮儀。今天的小朋友在未謀生時已有專人教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