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交響樂團正在為130周年慶典音樂會排練。 網上圖片
當動人心魄的柴可夫斯基E小調第五交響曲奏罷,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在新中國60周年華誕之際,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專業演奏團體—上海交響樂團,27日迎來130周年慶典。就在慶典前夜,這支樂團以嶄新的陣容首次亮相,在一片喝彩聲中步入新的音樂季。
「謹以已故著名音樂家黃貽鈞先生改編的一曲《良宵》,向中國音樂界老一輩藝術家致敬。」26日晚,曲終謝幕時,45歲的余隆站在上海大劇院的指揮席上感慨萬千。「每當我想起蕭友梅、黃自、賀綠汀、聶耳……還有我的外祖父丁善德,我總覺得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必需對得起他們。」09年初,余隆與陳燮陽完成交接,出任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陳毅力排眾議保下樂團
上海是中國交響樂的起航之地。從1879年始創的「公共樂隊」一路嬗變而來的上海交響樂團,跨越了三個世紀,曾有「遠東第一」的美名。她在中國創下多個「第一」:最早廣泛普及西方音樂知識;最早演奏中國原創管弦作品;最早培養中國現代音樂人才和交響樂聽眾。
上世紀20至40年代,曾擔任上海交響樂團前身「工部局樂隊」指揮的意大利音樂家梅百器(Mario Paci),為中國人的交響事業奔走呼籲。1925年上海工部局董事會最終同意中國人參加音樂會。至1938年,中國樂手才被允許正式加入樂隊。在中國交響樂史上,人們記住了譚抒真、黃貽鈞等人的名字。
新中國成立,上海市第一任市長陳毅力排眾議保下了這支樂團。當時這支樂隊成員中外國人佔相當高的比例。但陳毅堅持:無論演奏員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交響樂團是個好東西」。
跨越3個世紀 全球招聘注新血
130年來生生不息的上海交響樂團,累計演出近萬場,並一步步走向世界。樂團在卡內基音樂廳、柏林愛樂大廳、維也納金色大廳奏響華彩樂章,為電影《臥虎藏龍》錄製的音樂及唱片榮獲奧斯卡和格萊美大獎。
就在5個月前,上海交響樂團啟動了一輪前所未有的全球招聘考試。其規模之大、規格之高,是中國國內交響樂界首次。樂團團長陳光憲說,在保持原有實力的基礎上,整個樂團103名演奏員中,「新鮮血液」佔五分之一,其中有不少是「海歸」。
「很多人只把上海看成一座商業城市,我卻希望全世界都能看見上海、看見中國為世界文化所作的貢獻。」音樂總監余隆說。上海市長韓正說,每一個為上海交響樂團發展努力的人,都是「最親切動人的音符」。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