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旅遊文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遊台灣太魯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太魯閣的自然景觀引人駐足觀賞。

文:國泰航空企業傳訊助理經理 劉熙賢

 三年前曾到台灣遊太魯閣,但因大意而看得不仔細,有點浪費。當天抵達花蓮火車站,好些大媽在兜攬包車生意。我們提起遊客的戒備心,一問三不理,繼續等公車,大媽們七嘴八舌,像當地名產麻糬一般韌性十足,累了仍又不服氣地碎碎唸:「都跟你們說了嘛!坐巴士中途不停站,那你們怎麼玩呢?」

 她們說得對,大巴一路沒停,上山投宿路上那些奇岩怪石,我們也無從下車細看。第二天徒步往遊,奈何中途隧道不少,黑漆漆的,車輛在身旁飛快駛過,行人道有一截沒一截,走不多久便頹然折返,只到了遊人眾多的白楊步道,看吊橋飛瀑。

 這次重遊,西諺所謂「老些也精明些」,先已在車站包了一輛計程車(價格頗划算,單程台幣一千,一天八小時,二千五)。司機小武一路上跟我們講解當地風物,譬如說當地水泥廠挖掉不少山頭破壞環境,當地農作物主要是番薯(麻糬的原料)。小武他老爸是曾參與金門古寧頭大戰的國軍。那一定投票支持國民黨嗎?我們問,「也不一定啦,他當得不好便不投票囉!」

 此地名稱從太魯閣族而來,這些原住民在山中定居已過百年,刀耕火種,因不堪侵擾,在上世紀初日治時代,跟日軍結結實實地幹了一架,最終因人數和裝備遠遜而潰敗,後來的「霧社事件」則更加慘烈了。

 太魯閣段的中橫公路,是在五十年代後期動用數千名民工開鑿的,那些歷史圖片看得人觸目驚心:在斷崖邊上用竹子架起一兩呎的簡陋走道,便在那上面開鑿通道,搬運石頭。當時沒甚麼重型器械和先進炸藥,單以人力與天搏鬥,加上時有風災和落石,其艱苦可知,在工程中身亡的民工超過二百人。

 我們從天祥往下走,一段段步道漫遊,短則十五分鐘,長則一兩小時,興盡輒返。九曲洞和燕子口那些精華路段自然停留最久,砂卡折步道的澄藍溪水和蓮花池步道的漂亮吊橋,也各有特色。最值得一提的是錐麓大斷崖:偌大一幅石壁,極目仰視,只見近山頂處有微弱一線,若有若無,那便是古道了。據小武說,他朋友因工作關係,要到錐麓古道一遊。站在那裡一看,發現小徑僅容一人,旁邊就是數百米的斷崖,風勢急勁,只把他嚇得貼在崖邊,雙腿發軟。

 那句常給引用的古希臘名言說:伸足入河,恆無二次相同者。旅遊大概也是這樣,都是一期一會。上次遊太魯,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山石,而是星空。夜間在天祥閒逛,舉目忽見繁星滿天,穹蒼有如立體,隱約呈現不同色彩,令遊人強忍蚊叮亦不願返回旅舍。這次連日陰雨,無緣觀星了。不過,天祥只是入山第一站,旅客既多街燈亦不少,下次有機會再來,當再深進四十公里,到光害更微的關原,那裡該看到更原始的星空吧。

相關新聞
天下聚焦 上海世博 (2010-01-28) (圖)
世博各館具特色 (2010-01-28) (圖)
上海周邊遊名景 (2010-01-28) (圖)
延伸連結 (2010-01-28)
上海世博資料 (2010-01-28)
兩遊台灣太魯閣 (2010-01-28) (圖)
旅遊資訊:結婚旅遊選擇趨簡便 (2010-01-28)
漫步 安特衛普 享藝術時尚氣息 (2010-01-21) (圖)
逛街賞舊區風情 (2010-01-21) (圖)
藝術與時裝重鎮 (2010-01-21) (圖)
延伸連結: (2010-01-21)
旅遊資訊:瀏覽旅網享新優惠 (2010-01-21)
旅遊苦樂經驗分享 (2010-01-21) (圖)
布達佩斯 古蹟溫泉 愈泡愈快活 (2010-01-07) (圖)
享受泡泡樂 (2010-01-07) (圖)
遊文化景點 (2010-01-07) (圖)
延伸鏈結: (2010-01-07)
旅遊資訊:遊樂園兼享優惠 (2010-01-07)
哲雲國家公園賞野生動物 (2010-01-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旅遊文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