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虎年大年初八,先向大家拜年,祝各位龍精虎猛、虎虎生威!
在送牛迎虎之際,本港體壇也經歷了悲喜交集之情,尤其是港人喜愛和關注的足球,在2009東亞運奪金後掀起一股支持港足的正能量。在港隊答謝球迷支持的花車巡遊時更掛上「We are Hong Kong」的橫額,令一些人士感到不太舒服,這句話是否過分吹噓?所謂「剎那光輝不代表永恆」。在早前進行的東亞足球錦標賽便讓我們看清楚中、日、韓這三支球隊的真正實力。同時亦肯定了香港隊跟中、日、韓在實力上的差距。這亦反映了亞洲體育強國中、日、韓對東亞運動會的定位。就以足球來說,其定位肯定低過東亞足球錦標賽。
以0:5敗給韓國後,再以0:3敗給日本,對這個比數,港隊教練和管理層表示收貨了,這意味著港隊已經輸得少了。事實上,如果我們理智地分析,一定不會被東亞運那枚金牌改變了對港隊實力的合理判斷,更不會盲目地相信香港足球在一夜間會成為超韓趕日的亞洲超級勁旅,同時亦不會相信在將軍澳多了個足球訓練基地可以把香港足球在幾年間提升到亞洲前列。我不是在潑冷水,而是說事實和理智作出判斷。試想,國家隊人強馬壯,可以挑選的苗子也多的是,但也得花上30多年才能克服「恐韓症」。
香港地方雖小,但體育架構複雜,由港協奧委會以至體育總會,掌權的都是義務人士,既不專職,又不專責。有成績,功勞爭著要;失敗了,卻不需負上任何責任。很多更是世襲制度,王位如比南山,世代相傳。用的大部分是公帑,雖然這些義務人士多年來出錢出力,為總會貢獻很多,但為了香港精英體育的長遠和健康發展,現時的管治制度實有改善的必要。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鍾伯光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