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孔東梅與母親李敏年前參加「向中國抗日壯士致敬儀式」,向毛澤東雕像致敬。 資料圖片
——名門之後:毛澤東外孫女孔東梅的成長
早在1996年,孔東梅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後參與組建泰康人壽保險公司,作為創始人之一,親歷從只有兩間辦公室的7、8個員工,到成為幾十萬員工的大企業,獲得寶貴經驗,那時,她就暗下決心要出來做一番事業。1999年,孔東梅考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這一年也是她一家人的多事之秋的一年。她的父親孔令華去世,媽媽大病不起,哥哥孔繼寧遠赴海外工作。孔東梅一夜之間從過去不問家中大事的小女子,變成家裡的頂樑柱。她「豁出去」給中央寫信,最終在許多老同志的幫助下,困擾多年的媽媽住院、報銷、住房等問題終得解決。孔東梅就在這種情況下告別媽媽到美國讀書,自感經歷這些大事情,成熟了長大了。
母女分離 更感相依
兩年的留學經歷甘苦參半。沒人知道她是毛澤東的外孫女,享受到自在的求學生活。但到美國的前半年,語言、文化的障礙令她很有壓力,加上為省錢租住便宜的旅店,搬過不少次家,異鄉的孤獨讓她產生強烈的飄泊感。於是,打電話給媽媽成了那段歲月最開心的事。那時國際長途電話費很貴,只能每周打一次。電話裡,孔東梅總會把美國的一些見聞告訴媽媽,最重要是陪孤獨老人說話,她從不會說自己在異鄉的困難。而媽媽那邊,最擔心的還是女兒的身體。母女倆從那時就深深地體會到相依為命這四個字了。
作為偉人的後代,孔東梅自小就知道有個偉大的外公,也知道外婆賀子珍和媽媽李敏是有豐厚底蘊的知識女性。但在後來看了她媽媽寫的書後,孔東梅才豁然發現自己原來並不特別了解媽媽及外公外婆。
旅蘇歲月 艱難成長
2000年,孔媽媽在友人的幫助下,完成回憶錄《我的父親毛澤東》。遠在異國的孔東梅夜以繼日讀完母親的書,幾晚無法入眠。「外公外婆的崢嶸歲月,外婆和母親在蘇聯的艱苦經歷,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入我的腦海。」孔東梅決定重新了解外公和外婆。
2001年孔東梅回國後,創立東潤菊香書屋公司,同時和媽媽一起到井岡山和外公的故鄉湖南韶山。孔東梅開始真正走進這個家族,了解到外公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的韜略和魄力,外婆一生的坎坷和善良,還有媽媽李敏在那特殊年代成長的艱難。孔東梅還記得父親孔令華說過:「你媽沒有過一天好日子。」因為李敏3歲就被送到蘇聯,過得非常艱苦。初時根本無法適應,外婆賀子珍曾跟外公毛澤東說,在蘇聯的日子比長征還要苦。要去伐木,晝夜不停地織毛衣、毛襪子給前線戰士,每天都為一片麵包拚死拚活。屋子裡沒暖氣,杯子裡的水都是結冰的。(三之二) ■摘自《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