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農民孫成樂夫婦義務贍養了49名老人、36名孤兒。 網上照片
河南商丘市虞城縣賈寨鎮馬樓村一對農民孫成樂夫婦在黃河故道河灘邊墾荒30多畝地,他們靠這些地的收成,義務贍養了49名老人、36名孤兒。
在商丘市虞城縣賈寨鎮馬樓村附近的黃河故道河堤上,記者看到一處「四合院」,大門上寫著「賈寨鎮敬老院」幾個字。院內20間房被打掃得乾乾淨淨的,兩條細繩上晾滿了剛洗好的衣服。
「說到孝敬,周邊的鄉親們沒有不知道老孫兩口子的,提起他倆誰不豎大拇指……」馬樓村村民劉建國說,「四合院」就是孫成樂的家。這個「家」比鎮裡其他兩個公辦的敬老院條件還好。
在一間屋裡,孫成樂的妻子劉巧真正在給老張擦身子。83歲的老張告訴記者,他無兒無女,來這裡已近30年,給他擦身子、洗腳是劉巧真每天必做的事。「都這麼多年了,他們兩口天天伺候俺,還隔段時間帶俺去醫院檢查身體……」說著說著,老張忍不住低聲哭了起來。記者看了看,老人的屋裡被子很乾淨,衣服也疊得很整齊,彩色電視機一間屋裡一台,連暖瓶、便壺、蚊帳等也配備得很齊全。
同為孤兒 夫婦「反哺」羸弱
幾十年前,當地政府建了一所名叫幸福院的大雜院,孫成樂夫婦都是幸福院子裡長大的孤兒。二人長大後便在幸福院裡結了婚。然而,就在結婚的第二年,當地政府因負擔過重,宣布解散幸福院,院里當時還有幾十個孤寡老人和孩子。面對無家可歸的老人和孩子,本可以遠走高飛的孫成樂夫婦,最終決定留下來靠自己的力量養活老人和孤兒們。
1967年春,孫成樂在馬樓村附近的黃河故道河堤上建了三間土屋,後來,日子過得寬裕一點了,孫成樂、劉巧真夫婦為了讓老人們住得好,就開始蓋房。今年蓋兩間,明年蓋兩間,幾年裡,他們先後蓋了20間房,讓老人和孩子住進了當時農村還不多見的泥磚房。
開墾荒田 解決吃飯問題
要照顧好老人和孩子們,再苦再累孫成樂夫婦都能忍受,但這麼多人的吃喝問題,是讓他們最頭疼的一件事。
1970年冬,孫成樂發現村北黃河故道上有些荒蕪的河灘地。和妻子商量後,他決定開墾荒田以補貼家用。那一段時間,開荒種地成了他倆的頭等大事。孫成樂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昏倒在河灘地裡5次,一雙手挖草根磨得全是水泡,吃飯疼得連筷子都拿不住。不過,令他高興的是,開了6年荒,終於開出來了30多畝地。「有這些地,生活才算有了保障」。
據了解,幾十年來,孫成樂夫婦共收養49名老人和36名孤兒,他也以「兒子」的身份,送走了41位老人。如今,孫成樂的敬老院裡還有8名老人和一名3歲的孤兒。幾十年來,孫成樂為老人和孤兒們的吃飯、穿衣、看病到底花了多少錢,他自己從來沒算過,更沒有向政府伸手要過一分錢。 ■中通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