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
——國土部長析5因 地質氣象釀巨災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9日電】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爆發原因初步探明,國土資源部通過遙感圖片判斷,泥石流災害發生在舟曲縣北山的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屬黏性泥石流。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9日表示,舟曲泥石流災害主要有地質、汶川地震、氣象、強暴雨、隱蔽等五方面的原因。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舟曲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地震導致舟曲的山體鬆動,極易垮塌,在強降雨的突襲下最終釀成慘劇。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在今日召開的國土資源系統舟曲搶險救災緊急會議上說,舟曲泥石流災害主要有以下5方面原因。首先,舟曲地處秦嶺西部的褶皺帶,山體分化、破碎嚴重,大部分屬於炭灰夾雜的土質,非常容易形成地質災害,多年來舟曲是全國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質災害多發區。
泥石流隱患多達86處
據了解,舟曲縣泥石流隱患點多達86處,其中白龍江河谷猶為集中,僅兩河口至縣城就有12條災害性泥石流溝道,寨子溝、硝水溝、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等地都是高頻泥石流溝,且直接威脅縣城安全。
其次,舟曲是「5.12」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大地震過後震鬆了山體,極易垮塌,因地震造成的山體鬆動等需要3到5年時間才能消除,但目前距離汶川地震發生僅2年多時間。
第三,由於今年內地大部分地方遭遇嚴重乾旱,這令當地岩體、土體收縮,裂縫暴露出來,遇到強降雨,雨水容易進入山縫隙,形成地質災害。
8月7日晚11時左右,舟曲縣城東北部山區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達97毫米,持續40多分鐘。由於岩體產生裂縫,瞬時的暴雨和強降雨深入岩體深部,導致岩體崩塌、滑坡,最終形成泥石流,此為第四因。
徐紹史指出的第五因,是地質災害隱蔽性、突發性、破壞性強。今年國內發生的地質災害有三分之一是監控點以外發生的,隱蔽性很強,難以排查出來。所以一旦成災,損失很大。
根據國土部初步監測,舟曲泥石流由三眼峪泥石流和羅家峪泥石流兩股泥石流組成,沖積形成了白龍江泥石流堆積,碎屑堆積總體積約為169萬立方米。
學者歸咎植被遭破壞
不僅如此,舟曲縣植被常年被破壞亦增加泥石流爆發幾率。曾經長期關注舟曲水土流失問題的一位蘭州大學教授向媒體哀歎,開墾坡地不僅嚴重破壞了植被,而且破壞了地質環境,開墾出的土地不僅未給當地群眾帶來經濟效益,反而造成了大面積的水土流失,加劇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