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郭位表示,香港的高等教育較美國慢了20年,但香港正在「爬山」,相信10年內可以走在美國前面。 本報記者曾慶威 攝
——郭位:發展跨領域課程 檢討教學評核 邀資深教授
【本報訊】(記者 歐陽子瑩、任智鵬)「香港的高等教育較美國慢了20年,但我們正在爬山,相信10年內可以走在美國前面。」香港多間大學近年於國際排名表現出色,不過城市大學校長郭位直言,港校的整體實力仍遠未達國際標準,教學方面尤其落後,而即將推行的大學四年制,正是一提升的契機以完成「登山」目標。他表示,教與學模式的改革正是城大未來焦點方向,透過發展跨領域課程、檢討教學評核及邀請資深教授為一年級入門科目授課等3個方面,將研究元素結合於教學中,以長遠開拓學生思維空間及創意。
「香港學生的IQ高,但創意較少,大學提供的思考空間也不夠。」郭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在香港以至整個東方社會,大學仍普遍停留在灌輸式教學模式,未能充分提升學生創意與思維能力,與當今國際社會對大學教育的要求脫節。
藉「三改四」 增研究元素
針對有關情況,城大將藉「三改四」機會,增加本科生課程的研究元素,其中一個具體的做法,就是發展跨領域科目專題研習課程,「要做的不是讓老師單向教授,而是讓學生更多討論,或做專題探究,最理想能結合一半理論一半實踐。」
除課程內容的設計外,郭位指校方現正接觸校內所有講座教授及其他資深學者,邀請他們負責一年級的入門科目,希望藉其經驗啟發學生,幫助其發展探究思維,「那是現時教育最缺乏的一環,做研究的不應只有研究生,本科生也一定要做。」
重視教師對大學整體貢獻
他認為,當中所謂的「研究」可與生活互動,或大或小的專題只要能分析或探索新的知識即可,「好像學英文時,英式及美式很不相同,programme美式後面沒有me,welcome美式要兩個l,這些都大有探究空間。」
學界近年不少聲音質疑大學「重研究,輕教學」,但郭位認為,問題在於未有好好將兩者結合。他表示,明白部分教員未必能經常發表學術文章,校方重視的是其對大學的整體貢獻,「即使是寫一本教科書、為學生爭取獎學金、實習機會,或者對外宣傳學校等,都是很實際的行動呀。」但他亦強調,學術研究亦為大學的本份,難以完全豁免,「學者不寫論文,就好像記者不做採訪,不是很奇怪嗎?」
多猛將加盟 帶學院發展
為配合長遠發展,郭位笑言,校方近日已邀得多名猛將加盟,帶領各學院發展,包括新任學務副校長Arthur Ellis、人文及社科學院院長利大英、科學及工程學院院長呂堅及製造工程及工程管理學系講座教授徐國良等。他表示,由於各地院校互相爭奪人才,難免面對流失情況,該校在挽留人才上「做得不錯」。他又笑稱:「如果城大院長受賞識到別校當副校長,那是升遷不是跳槽,是件好事,我們亦應替他們感到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