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的貧窮率為18.1%,破紀錄地有126萬人生活於貧窮線以下,相比起去年底的數據,短短半年間貧窮人口增加6.4萬人。貧窮問題已成為本港社會的一大頑疾。然而,香港卻一直缺乏全盤的扶貧政策,多是滿足於一次性「派糖」。新的施政報告應全面規劃扶貧工作,並將重點放在援助在職貧窮方面,一是將交通津貼擴大至全港,二是為低薪人士提供直接的入息補貼,既改善他們生計,又能鼓勵自力更生的精神,減少貧窮人士對綜援的依賴。
近年本港經濟持續改善,但貧窮人口卻未有隨之回落,反映大多數貧窮人士並未能受惠於經濟增長。因此,當局除了繼續推動經濟發展之外,更應在施政報告上提出可行的扶貧措施。過去當局的扶貧思路傾向採取一次性的紓困措施,以免加大經常性開支的壓力。然而,當局在07年至今的「派糖」開支已高達1,000億元,各階層普遍受惠,而最需要援助的在職貧窮人士卻受惠不足。當局必須有更長遠的措施支援貧窮人士,特別是對於大批寧願承受低薪工作,也不願申領綜援,堅持自食其力的在職貧窮人士,當局更應施以援手。
目前不少發達國家都有為低收入人士提供入息補貼,如新加坡的就業入息補助計劃或美國的負所得稅等,都有類似的安排。其目的是確保市民入息能夠維持生計,並鼓勵就業,是工作福利的一種。本港雖然已完成最低工資立法,但卻不應將福利的責任都推到最低工資身上。當局可參考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經驗,設立一個最低入息數,倘若市民的收入低於此數,政府便直接提供一筆固定的補助金予他們。這個建議的好處是操作簡單清晰,能夠直接資助在職貧窮人士。實際上,這些支出也是對社會的長遠投資,藉此鼓勵市民積極工作,通過工作最終脫離貧窮,並可提升人力資源質素,社會效益遠大於支出。
此外,目前的交通津貼計劃只局限在元朗、屯門、離島及北區的低收入人士,受惠人數不多。事實上,本港交通費用高昂,交通津貼有助減輕在職貧窮人士的交通開支,值得作為一項長遠扶貧的措施推行。儘管措施會加大政府的經常性開支,但卻可減少在職貧窮人士跌落綜援網,反而可減輕整體綜援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