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免費新聞的衝擊下,傳媒環境極速轉變,世界各地的傳統報章各出奇謀,包括推出免費報章,轉為單靠廣告收入營運;以割價兼送禮等方法,增加銷量;推出網上新聞版,時而收費時而免費。不少報章更選擇融入新科技潮流,爭奪電子報市場。
美國新聞學教授邁耶曾在《消失的報紙》一書中預言,美國報紙將會在2043年消失。報界人士認為,收費報章要生存,須做到新聞獨特而具價值,以「人無我有」的賣點令讀者願意付錢購買,報章才能脫穎而出,在互聯網洪流中求存。
網訊弱點:消息不可靠
有學者指,報章未來應著重文章質量,提供分析、調查報道等文章,同時加強在網站與讀者互動和更新資訊,並發揮報章最重要的功能──對社區的影響力,成為本地新聞、分析等的可信消息來源,而資訊求證正是網站消息的弱點。
受金融海嘯打擊,業界裁員此起彼落,部分報章更逐步轉型。例如《今日美國報》早前宣布縮減印刷版規模,減低印刷版方面投資,轉向擴展流動數碼平台,吸引更多讀者和廣告商。《西雅圖郵訊報》更轉為只有網絡版。隨著iPad和其他平板電腦面世,電子報章紛紛出籠。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和《今日美國報》早前宣布推出新應用程式,讓讀者可使用年底推出的「Galaxy」閱報。
網上版收費與否成為報章的棘手問題。《紐約時報》網站在2005年實施收費,流失大批讀者,廣告收入減少,終在2年後取消收費。《華爾街日報》1996年推出網上版後開始收費,但為爭取更多讀者,自2007年起部分內容轉為免費提供。 ■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