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洪憲皇帝袁世凱 故園凋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袁氏故居大門。 資料圖片

——典型晚清地主莊園 文物毀壞殆盡

位於河南省項城市東南17公里處的王明口鎮袁寨村,原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村莊,因在清朝咸豐年間1857年,袁氏家族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並花巨資把其買下,建寨修府而得名。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近代史上開倒車的洪憲皇帝袁世凱,就降生在這裡。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紅麗、周小舟

跟隨著項城市宣傳部的工作人員,記者一行驅車來到項城市東南17公里處的王明口鎮袁寨村。袁寨坐北向南,這是典型的晚清時期地主莊園式建築。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大門前一個小型的廣場,面積不大,略顯空曠。大門高約五、六米,門庭上兩根朱紅的房柱被歲月侵蝕得已經斑駁不堪。

「在文革時期,各方面的因素吧,袁寨遭到破壞,原建築面積有270多畝,現在保存下來的,只有原建築面積的十分之一左右。」 項城市博物館馬館長告訴記者。因此,破壞程度之深,毀壞面積之大可見一斑。在屋簷的房角和門磚上仍舊有一些清晰可見、精緻的雕塑圖形,房脊之上,皆有獅、虎、豹、馬、猴等磚雕,四角挑簷高聳,飾有龍紋獸尖,直指蒼穹,凸顯出當時宅院氣勢恢弘。東組院落三進院的主樓保存尚好。

留守後人憶當年

在村中走訪時,記者了解到袁世凱的六弟袁世彤的重孫女袁啟姝一直在這裡居住,她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留在此地的袁氏後人。村裡人對這位有著特殊身份的老人都很熟知。

見到袁啟姝老人時她正在袁府門前的一塊空地上幹農活,衣著樸素,面容慈祥。聽說記者的來意,老人沒有避諱,在一片樹蔭下面席地而坐與記者攀談起來。

「要論起輩分,我應該叫袁世凱老太爺,他出生在這裡,但是沒長在這裡,打小跟著他嗣父去外地求學營生了。」說到當時為何留守於此,她感觸頗深。「解放戰爭時,家族的人都走了。母親是小腳,走不了遠路。我們曾逃到漯河,之後父親有病去世了,沒有生活的來源,我們還要過飯。」

「解放以後,我們母女倆在外地生活窘迫,也聽說家裡沒什麼事我們就回來了,在村西頭的兩間小屋裡住著。村裡還給我們母女一人分了三畝耕地。」由於家裡沒有勞動力,袁啟姝為了她和母親的生計問題,在當地找了一戶人家早早地嫁為人婦,當時袁老太太才17歲。

重孫女參加紅軍

袁啟姝老人一直守在母親身邊,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她還有一個姐姐,長她三歲,16歲時跟著劉伯承當兵南下。「我和母親經常受人欺負,因為出身不好,但畢竟人的出生是不能選擇。母親也怕我跟著她受罪,要我離開這裡,但我這一輩子就這一個老母親,我不能丟下她不管,這輩子也就留在這了。」說到這裡,袁啟姝老人沒有悔恨,沒有抱怨,用一種很淡然的語氣講述著。

回憶起當年,老人還依稀記得童年時代的美好。「我在這個院子住了11年,就出生在西院的東廂房。門裡門外都有人把守著,那時的袁寨還是比較繁盛。」

袁老太太告訴記者,那時袁家雖然勢力強大,但是從不欺壓周邊百姓,若是哪家遇到劫匪,都會讓其進到寨堡裡面避難。「我三爺的心腸最好,當時一個要飯的餓死在我家門外,我三爺自己掏錢給那個人買了一口棺材。村子北邊的私塾也是當時我三爺自己掏錢蓋的。」

相關新聞
日外相破壞氣氛 中日峰會告吹 (圖)
專家解讀:前原毀中日關係默契
「恢復氣田談判」 中方斥不符事實 (圖)
前原誠司今年言論一覽
日圖改教科書 明確擁釣魚島
駐日使館及5領館收液體恐嚇信
溫家寶提東盟合作6建議
溫總晤辛格 期年底訪印
希拉里釣島言論 中方表強烈不滿 (圖)
希拉里:美無意圍堵中國 (圖)
奧巴馬高頻率晤胡溫 白宮形容史上空前 (圖)
租島予中國百年 傳朝欲造小香港
縱論神州:安保條約「適用」釣島 美日居心險惡
內地最具價值城市 深滬京膺三甲 (圖)
中國城市價值排名
精拍虹灣成功 嫦二重返環月圓軌 (圖)
京滬樓市政策再收緊 削首套房貸利率優惠 (圖)
世博閉幕式「簡樸而熱烈」 張學友劉翔出席 (圖)
中國擬由廣州爭辦2025世博
劉曉波獲諾獎 北京高院斥粗暴干涉中國司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