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長子不願憶父 皆因「心太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周揚(左一)與郭沫若(右一)、茅盾在1949年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中的合影。 網上圖片

——我的父親周揚

 對82歲的周艾若來說,與父親周揚的隔膜,其實在他7歲那年的分離便注定了,這種隔膜一直持續到父親離世,他說:「我從未感覺他作為一位父親的回歸。」他們父子之間,也從未真正走進過彼此的內心世界。

 也許正因如此,看待父親,周艾若多了一份冷靜和審視。儘管自己也與父親一樣從事文藝工作,但是,「我不願意參與寫父親的任何傳記」。周艾若沉默了一會兒,眼神移開,緩緩地說,「因為每次回頭看他走的路,我都覺得,心,太痛了……」

上海之家作左翼據點

 我對童年的回憶是幸福而溫暖的。那時候我太小,也不知道這些人的身份和背景,就是喜歡家裡熱鬧。他們要談事的時候,我們就趕緊躲開了。後來才知道這些來往的人,都是當時在文學界比較活躍的「左翼」人士。父親忙的時候,媽媽就在外間一桌打麻將,後來才明白,實際上是替父親望風。

 沒客人的時候,父親就一天到晚埋頭在屋裡寫作、翻譯,很少出門。在上海期間,他翻譯了許多俄、美、日等文學作品和藝術理論文章。很多人回憶,那時候的他才氣縱橫、開朗瀟灑,平時穿西服、打領帶,穿皮鞋,還喜歡跳舞,愛去咖啡廳。從他給我們三兄弟取的名字——艾若、邁克、約瑟,也可以明顯感覺出,那時候,他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應該說,父親還是屬於在「五四」時代的歷史熏陶中成長的一代知識分子,身上有人道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東西。

魯迅譏諷成一生陰影

 父親從日本回國的第二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為「左聯」的實際領導人。上世紀30年代,也正是革命最艱苦、最殘酷的時期。眾所周知,那個時期,父親他們與魯迅、胡風等人在上海有過一場「國防文學」和「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口號的論爭。魯迅先生後來在文章裡把父親與夏衍、田漢、陽翰笙這幾位一同去向他匯報「左聯」工作的人,譏為「四條漢子」。

 但是後來的政治鬥爭將這個本來屬於文藝戰線的討論無限政治上綱,甚至後來升級到「反黨」的地步。我想,魯迅先生當年說這話的時候,應該是發個牢騷,頂多是個諷刺。大概他自己也不會料到,若干年後,「四條漢子」會成為一個代號,而這個評價成了父親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七之一)  ■摘自《三聯生活週刊》

相關新聞
通脹4.4%遠超預料貨幣超發現後果 (圖)
發改委四招抑漲幅 (圖)
多項增幅回落 中國經濟減速
超發量寬 內憂外患
大幅加息 一步到位 (圖)
「控通脹」重於「保增長」
九、十月份八類商品價格變化 (圖)
神州漲聲一片 民嘆跑不贏通脹 (圖)
港滬深昆鄭物價對比 (圖)
賣菜難以維生 小販離滬返鄉 (圖)
副部級官員自爆: 年薪10萬望樓興嘆 (圖)
商務部再投放國儲肉 穩定市場 (圖)
神州小議:保障民生 必控物價
各地施妙法 應對高物價 (圖)
財爺:通脹影響本港 (圖)
胡錦濤語奧巴馬:尊重彼此核心利益 (圖)
專家解讀:G20應做大「蛋糕」 非分「蛋糕」
晚宴排座次 胡菅相距遠 (圖)
胡錦濤李明博會晤 支持韓朝改善關係 (圖)
匯率貿易之爭 中國無意與美交鋒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