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寓居台灣的孟子74代嫡孫孟繁驥夫婦像。資料圖片
——中斷145年 各地宗親合力輯訂
旨在「詳世系、辨親疏、厚倫誼、嚴冒紊」的家譜修訂,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尋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孔、孟、顏、曾」古代四聖家族對此更為嚴格而慎重。然則自晚清以來,中國戰亂不斷,導致四大家族的世家譜修訂被迫中斷,其中孟子世家譜自清同治四年(1865)年後再未大修,中斷時間長達145年。如今盛世再現,孟氏後人今年續修世家譜,以此教育後人飲水思源,詳知綿延關係。 ■香港文匯報山東濟南記者 張璐
孟氏後人今年經寓居台灣的孟氏宗子孟祥協首肯,於孟子故里─山東省鄒城市續修世家譜,由於時間跨度長,續修難度大,預計本次續修時間將持續長達7年,即2016年方可最終完成。
初定五集 七年修繕
中華孟氏宗親會名譽會長、亞聖75代嫡次孫孟祥居指,本次《孟子世家譜》的修訂將以「同治譜」為藍本,以歷代主譜為線索,兼收並蓄各地族譜及支譜記載。在綱目和凡例上,初步打算分為五集:初集為二十戶;二集為中興祖後流寓外地支派;三集為中興祖前遷外地各派;四集為支譜承上世系不清、歷史原因造成散居各地失續的孟氏後裔;五集為海外支派。每集按支、派、戶分為若干卷,每一卷或幾卷根據人丁多少各自成冊,預計整個新譜將有幾十冊之多。目前,初集二十戶中,山東省的濟南、臨沂、遼寧省的瀋陽等地孟氏宗親會分會已全面啟動續譜工作,其他地區也在陸續開展之中。
孟氏子孫 傳裔80代
據悉,孟氏族人子孫繁衍,延續至今傳裔80代,歷經2,300餘年,居住以山東鄒城為中心,遍及海內外。史載,孟子雖為「亞聖公」,然而其地位在宋代之前並不是很高。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另方面,宋代之前便有許多孟氏族人迫於生計及其他原因遠離故土。經初步統計,孟氏後裔已知人數超過300萬,散居於山東、河南、北京、東三省、海南、香港、台灣等地及海外多國,而仍居住在故鄉山東鄒城的後裔並不佔多數。
發動宗親 徵集資料
孟祥居指,《孟子世家譜》續修自古傳承,明代以來即有「甲子大修、甲午小修」之定約,即所謂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主譜錄中,上下傳承均有譜牒詳細記載以為據。末次修譜,成譜於1865年(同治四年),俗稱「同治譜」。根據續修工作實施方案,如今進行的是續修第一階段工作,即所謂宣傳發動、組建機構和徵集資料階段。孟祥居指,續修世家譜乃純民間行為,主要依靠宗親會發動及各散居支系宗族自發召集,因此本階段主要致力於發動中華孟氏宗親會分會,以其力量及社會影響為依托開展宣傳和徵集工作。據悉,本著由近及遠、先易後難的原則,孟氏宗親會分會已在內地成立約30個,主要散佈於山東、北京、河南、河北、遼寧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