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賦詩教兒媳做人處事
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後,毛澤東非常關心兒媳劉思齊的學習和生活。作為父親,毛澤東深知兒媳心中對毛岸英那份真摯且執著的感情,但毛岸英畢竟已犧牲多年,總不能讓思齊在孤單中度過一生。為此,毛澤東總抓機會委婉地勸導,希望她找對象,開始新生活。
勸媳再嫁用心良苦
劉思齊回憶說:「主席就跟我做工作,做了很多工作,他就說人總不能這樣一個人過一輩子嘛。成家立業,有家庭、有孩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還是傳統的觀念。一個女孩子應該在三十歲之前成家立業,他也希望我能在三十歲之前再結婚,快點更好。」毛澤東還親自為她介紹兩個對象,但都沒成功。直到1961年夏天,劉思齊從北京大學畢業了,毛岸英犧牲也整整10個年頭了。毛澤東覺得正是催她再婚的時候,於是提筆給劉思齊寫信:
女兒:
你好!哪有忘記的道理?你要聽勸,下決心結婚吧,是時候了。五心不定輸得乾乾淨淨。高不成低不就,是你們這一類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給我為盼!
問好。
父親
六月十三日
在毛澤東的關心下,劉思齊與空軍學院強擊機教研室的教員楊茂之相識並相知,兩人於1962年2月結婚。當劉思齊告訴父親她要結婚時,毛澤東十分高興,把剛剛做好的《詠梅》詩寫給了她,另外還給她寫了一幅字《三打白骨精》。劉思齊結婚時,毛澤東特托人給她送去300元,讓她買東西,算是父親送給她的禮物。
杜絕子女優越感
雖然毛澤東十分注重教育兒女與大眾打成一片,不靠父母,不要有任何優越感,找對象也要求他們找勞動人民的孩子。但兒女們畢竟是在紅牆中成長,身份特殊,而且作為新中國第一家庭的子女,難免有優越性。
為了使女兒婚後享受家庭幸福,他提前給打「預防針」,用不同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如何處理家庭生活,帶孩子們去看《打金枝》是一個例子。
毛澤東很喜歡看《打金枝》,晉劇、黃梅戲、豫劇、京劇的《打金枝》他都看過,有的不止看一次。1957年,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看《打金枝》時說:「郭子儀的兒子同皇帝的女兒結親以後,鬧矛盾,郭子儀和皇帝各自批評了自己的孩子,解決得很好。這是說解決內部矛盾要各自多做自我批評。」從毛澤東的談話中,可以看出毛澤東常帶子女看這戲曲的良苦用心。對此李敏回憶說:「我爸爸當初一再讓我看《打金枝》這齣京戲,意在讓我明白自己婚後該怎樣對待令華及他家裡的人」。 (四之三)
■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