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熱錢數量非關鍵 防範機制最重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07]     我要評論

近日中央電視台有關囤港熱錢年底可能達10萬億元的報道,在香港引起極大關注。事實上,央視引述的分析數字未必準確,不過,熱錢數量並非關鍵,最重要的是無論流入香港的熱錢數量有多少,香港均必須有審慎的監管和防範制度,防止熱錢衝擊國家的金融安全。這是香港擴大人民幣業務的必要條件。

對於有10萬億元熱錢囤港伺機進入內地的報道,港府財經官員表示了否定意見。不過,本港應體諒內地媒體對熱錢囤港可能衝擊內地金融穩定的關注。正如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出席「香港經濟峰會2011」時指出,居安必須思危,全球多個先進經濟體以「大印鈔票」的量化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無疑會造成全球資金氾濫,這些資金難免會大舉流入亞洲和新興市場,以爭取較大回報。曾特首強調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要為國家的金融開放改革作出貢獻,前提是保障國家的金融安全,「這一點我們比誰都在意」。

對於有10萬億元熱錢囤港的質疑,主要理據是全球對沖基金總資產約16萬億港元,不可能將超過60%即10萬億港元的資金囤積在香港。這種質疑有一定道理,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囤港熱錢有多少,因為香港是開放型自由港,資金從來自由流進流出,熱錢聚港並非難事。只要有審慎的監管制度,合適的渠道來吸納資金,避免造成資產泡沫,避免衝擊內地金融安全,熱錢聚港並沒有什麼問題。相反,即使囤港熱錢不多,若沒有防範機制,對本港和內地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和衝擊。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全球對沖基金管理機構正在擴大它們在香港的存在,有一個現象說明對沖基金急於對中國內地下注,在香港向對沖基金出借股票、供它們做空而產生的收入,最近已經超過了日本在這方面的收入,在過去,日本是此類交易最多的亞洲市場之一。《華爾街日報》又指:「對沖基金東移時正值這個行業在西方遭遇四面楚歌。美國針對對沖基金內幕交易發起的調查正在給整個行業帶來震動,歐盟針對對沖基金資本與信息披露要求制定了嚴格的新規,促使一些對沖基金轉移到它們可能覺得更受歡迎的地方。」

顯而易見,對沖基金雲集香港和熱錢囤港是事實,香港金融監管當局必須對全球熱錢湧入香港並經香港滲透內地,保持高度警惕。香港必須確保無論流入香港的熱錢有多少,香港都有審慎的防範機制,都有足夠的能力防止熱錢借助人民幣業務擴大而衝擊國家的金融安全。這樣,中央自然會更加放心讓香港加快擴大人民幣業務。

相關新聞
熱錢數量非關鍵 防範機制最重要
打擊縱火罪行 維護社會安寧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