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循環再創 藝術家的環保聖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林玉蓮以膠袋做出作品《山海經後傳——鹿》。

 近年流行手作,用不同物料做出別致的創作,但你有沒有想過,即使被棄置的東西,也可轉化成藝術創作的材料?為推廣再用及保護地球生態的觀念,藝術公社聯同環保團體、社區組織及學校合作舉辦「再造聖誕@牛棚藝術村」環保社區藝術計劃,這裡展出的藝術品由十多位藝術家以日常廢物做出新穎作品,相信可作為應節兼環保的最佳示範。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意生

 這次提倡棄物循環再用的藝術計劃在由屠房搖身一變成藝術部落的牛棚藝術村舉行,別具意義。10多位藝術家包括郭孟浩、李慧嫻、林玉蓮、朱卓慧、甘志強、賴雅如、劉學成、施德燕、王天仁等,發揮創意把環保與美感融合為藝術品,同場還有展示徵集中小學生的心意的「給地球的聖誕卡」展區及「綠色聖誕禮品攤」,由創意工作者展出各式環保概念禮品,例如肥皂、拖鞋、手袋等,讓你全情投入綠色美感生活中。

創作物料源自生活

 從入口內進,最為搶眼的肯定是由蛙王郭孟浩手製的環保聖誕樹《蛙蛙樹》。他利用收集得來的木條、木板和地氈製成聖誕樹支架,又以綠色的漁網營造樹托的氣氛,配上紅布條和由紅膠袋做成的膠袋花,一株紅綠色鮮艷奪目的環保聖誕樹就這樣誕生在村內的廣場上。樹上當然少不了他的個人特色—蛙王的「笑口常開」標誌和照片,樹身還掛滿了碎石和衫紐。「小朋友可以拿來玩,我也會在場拍照,跟他們互動交流。」參與行為藝術的蛙王跟觀賞者玩些小遊戲,讓他們帶上蛙王特製眼鏡,在樹前拍照留念。

 早在70年代蛙王已開始循環再用舊物,包括膠樽、膠袋和舊報紙等。「當然,創作時候要加點變化,例如把膠袋摺出膠袋花。未必每種物料都能做到好的創作,所以事前要思考,這是對物料的探索,就像做實驗,了解物料的特性,然後再化為創意。」

 在這物質富裕的年代,蛙王認為循環利用棄物,是對現有生活的重新檢視。「大家不妨多些投入生活,親身接觸環境,以珍惜和自律的態度來生活,像這次展覽那樣,身體力行去創作,精神和身體都取得平衡,而不只單單在電腦前埋首苦幹。」

物料運用反映修為

 同在戶外展出的還有朱卓慧的作品《彩虹變灰滾雪球》,她把回收得到的舊筲箕、布料和磚製成色彩繽紛的大型球狀作品。這個高度及腰的彩雪球,朱卓慧說構思源於她在小時候對下雪的想像,以及因氣候暖化而泛起對冬天的緬懷。正因顧及帶出環保的訊息,所以沒有再購買其他物料。「這次所用的物料都是來自舊作,循環再用。」她還表示有收拾街上的紙皮的習慣,因此而留意周遭事物,這對藝術家而言,可說是鍛煉觀察力和發掘題材的訓練。

 有別於一般的裝置藝術品,朱卓慧還歡迎觀眾推動彩雪球。「純粹擺放在這裡就沒多大意思,大家感興趣便不妨齊齊參與來滾動它,這至少有一個用途—布料能黏著塵,可說是清潔地方。」說後忍不住莞爾一笑。

 早前朱卓慧在「再造藝術」工作坊,以「動物」為主題,激發社區中心的婦女和中學生的創意,收集棄置物料來按題創作。「以動物作主題讓他們自由發揮,藉著創作,使他們聯想到環保問題。」她認為利用棄置物料跟使用一般物料沒有高低之分,反而是藝術家如何利用物料來發揮、對物料的敏感度反映他們的修為。

反映人類消費活動

 聖誕節除了令人想起聖誕老人之外,馴鹿也是主角之一,在這次環保聖誕藝術展,也能看到牠們的蹤影,說的是甫進展場,映入眼簾一黑一白的鹿《山海經後傳—鹿》。藝術家林玉蓮表示,作品的構思源於《山海經》有關白鹿和糜鹿的記載。她表示《山海經》記錄各種稀奇的動物,可說是古人對環境意識的描寫。

 現時在香港教育學院教授裝置雕塑藝術的林玉蓮,自05年起以膠袋作藝術裝置,多年來除了專注人類與環境的創作主題之外,也掌握以膠袋做出立體效果的技巧。這次她以回收塑膠購物袋來做出兩隻鹿,帶出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訊息,這也是她在成長期間發覺膠袋使用量大增的反映。「以膠袋作材料源於消費帶出的膠袋污染問題,我最初是因為塑膠購物袋的設計而有儲膠袋的習慣,後來才因為環保創作而收集膠袋。」這次麋鹿所用的膠袋,就是5年來收集的膠袋所做出來,「膠袋記錄了人的消費行為,這次創作都有著我過去消費的印記。」林玉蓮說環保藝術在教學上也給學生多一層體會,就是藝術創作不一定很昂貴。她還透過早前「再造藝術」工作坊,激發學生利用棄物做出聖誕主題的創作呢。

啟發更多的可能性

 在旁展出的還有一隻龐然大「襪」,說的是陶藝家李慧嫻按著大會主題——表現聖誕氣氛和物件回收再用——收集各色各樣多達200隻的襪來做出大襪子《襪集》。藝術家的靈感來源有多種途徑,她笑說源於諧音——聖誕禮物的「物」與「襪」同音,所以在兩個多月前透過瑪利曼中學、朗思國際學校等多間中學,以及從朋友裡收集各種襪子來做出這隻大襪子。「由於是回收襪子再用,可說是零消費,所用的都是二手和早已穿破了的襪子。」李慧嫻貫徹循環再用的原則,把作品分開兩大部分來縫紉——襪管和襪底,以便在展出過後,可作梳化鋪墊之用。

 從事陶瓷創作的李慧嫻,坦言平日喜歡透過參與其他創作來作新嘗試。「在這次收集縫製大襪子的過程中,有著社區的參與,自己也多了機會跟別人溝通,亦因此引發更多的可能性,嘗試運用不同媒介,而所需的材料甚至不用花錢買。跟陶瓷創作相比,這次利用回收襪子來創作,實驗意味更重,也延伸創作意念發展,思考如何利用不同的物料來創作藝術品。」

相關新聞
循環再創 藝術家的環保聖誕 (2010-12-16) (圖)
再造聖誕@牛棚藝術村 (2010-12-16)
想像與記憶間 尋香港文化 (2010-12-16) (圖)
「香港: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0-12-16)
歷史大事.藝術珍品(四):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作品介紹之三《抗擊非典》 (2010-12-16) (圖)
油麻地「有寶」 等大家發掘 (2010-12-13) (圖)
油尖旺區節——文化導賞團 (2010-12-13) (圖)
東華三院文物館 (2010-12-13) (圖)
永安號 (2010-12-13) (圖)
永華臘味行 (2010-12-13) (圖)
油麻地果欄 (2010-12-13) (圖)
新杏林藥局 (2010-12-13) (圖)
大安茶餐廳 (2010-12-13) (圖)
雕刻店 (2010-12-13) (圖)
同志影展 看世界真實面 (2010-12-13) (圖)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賞藝術佳品認識國家大事 (2010-12-13)
四人相會 一切從氣候變化開始 (2010-12-11) (圖)
從香港到丹麥小島 (2010-12-11) (圖)
從上海「回流」香港 看創意生態 (2010-12-11) (圖)
環保80後 綠色天地中的Merry X'mas (2010-12-0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