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德正)香港、內地和海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因此精通兩文三語的人才十分「渴市」,以助企業貫通南北。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開辦共4個碩士及博士課程,包括「翻譯哲學博士」和「翻譯哲學碩士」兩個研究式課程,以及全球首創的「電腦輔助翻譯文學碩士」和全港最老字號的「翻譯文學碩士」課程,以培訓跨語文、跨文化的人才。
重翻譯理論 增研究能力
中大翻譯系講座教授兼研究課程主任黃國彬教授指出,「翻譯哲學博士」和「翻譯哲學碩士」著重探索翻譯理論,以培訓學生的研究能力,而畢業生多從事學術研究、高等教育工作,「內地越來越多院校開辦翻譯相關的課程,隨之增加對教員的需求,因此翻譯博士學位對就業更有重大優勢」。他表示,除翻譯文學作品,課程亦會研究文化、語文和探討不同翻譯理論,協助學生融會貫通;而有別於大部分研究式課程,「翻譯哲學碩士」除研究外,亦要求學生修讀「高級翻譯研究」,學習研究方法,加強他們的學術研究能力,「他們會學習寫論文的方法,並就研究題目於堂上做報告,透過師生討論互相學習」。他提醒報讀學生,應先對其研究課題有深入認識,並建立獨立研究能力,「學生報讀時應明確了解自己選取的研究題目,並好好準備研究建議書;如果近似題目過去已有不少人在做,難再有新貢獻,那就不建議學生研究了」。
港最老字號 課程多元化
而中大1984年開辦、全港最老字號的「翻譯文學碩士」,其課程設計更能兼顧學術研究與專業知識,通過多元化的學科及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提升學生的語言與翻譯造詣,加深學員對翻譯理論及相關文化課題的理解。課程主任莊柔玉教授表示,該課程十分多元化,共提供29科選修科,包括專業導向的新聞翻譯、字幕翻譯、大眾傳媒翻譯等,亦有其他學術性強的科目,並會舉辦各類學術研討會,旨在擴闊學生在「專業」和「學術」的知識涵蓋面。她笑言,不少人認為翻譯碩士只適合本科是翻譯出身的人修讀,但即使學生本科是中文、英文、文化研究或其他學科,若對語文和文化感興趣或具一般認識,亦可考慮報讀,「學生於1、2年內可接觸不同種類的文體,而且科目內容豐富,是很『富趣味性』的交流機會」。
融合新科技 翻譯企業化
過去,翻譯工作主要是「手腦並重」,由翻譯員逐段、逐句或逐字翻譯不同篇章,而隨著資訊科技發達,不少電腦翻譯系統均能有效、準確地處理翻譯工作,因此中大02年起開辦「電腦輔助翻譯文學碩士」,教導學員利用不同電腦工具處理翻譯工作。翻譯系系主任兼課程主任陳善偉教授指出,課程的核心概念是「由職業轉向企業」,扭轉傳統認為翻譯是「職業」的觀念,並教曉學生善用「翻譯管理系統」,選擇最具效率的電腦翻譯工具組合,將管理和企業化的概念融入翻譯工作,「例如透過系統,統一不同人翻譯的詞彙、句式風格,便能由多人分工合作,提升翻譯效率」。陳善偉教授表示,來年將專為「傳譯」科目開設新研究室,讓學生能進一步將科技應用於傳譯。他強調,現代翻譯正進入電子時代,並提醒學生應多學習新科技、新事物,以保持社會競爭力。 ■責任編輯:楊偉聰 版面設計:吳景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