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48年,中共中央東北局召開會議。左起:林彪、高崗、陳雲、張聞天、呂正操。
——瀋陽國民黨將領投誠內幕
「那時的東北戰場,民主聯軍已經掌握了主動權,我暗自打量,認為時機已到,但找不到適當的人和共產黨聯繫。」—第三十五軍副軍長趙鎮藩,在陝北時就與共產黨人有來往,當年李克農到洛川面見東北軍將領,就是由他負責接待的,那時他同樣屬於東北軍的第六十七軍參謀長。
第五十三軍進入東北戰場之際,也是共產黨人開始向這支軍隊內部進行政治滲透之時。
副軍長同鄉上門勸降
一九四七年七月,第五十三軍剛剛到達鐵嶺,就有一位中年婦女找上門來,她叫李書城,是趙副軍長的同鄉,而且兩家人是世交。李書城直截了當地對趙鎮藩說,自己是有七年黨齡的共產黨員,隨即拿出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呂正操的親筆信,信上明確地勸說趙鎮藩「把握時機,採取行動,率部起義」。
趙鎮藩表示:第五十三軍的四個師中,爭取其中的三個師長問題不大,只有一三○師師長王理寰「沒有把握」,而「軍長周福成非常頑固,不易爭取」。「雖然做不到整體行動,部分起義是沒有問題的。」
隨著東北戰局的劇烈變化,第五十三軍各師師長都感到前途渺茫。十月二十二日,一一六師奉衛立煌之命從鐵嶺向瀋陽撤退,但是,走在最後擔任掩護任務的三四六團被包圍了。丁贊堯團長給趙鎮藩打電話問怎麼辦,趙副軍長的回答是:「見機行事。」結果這個團在丁團長的帶領下投誠了。
此刻,瀋陽城破在即,第五十三軍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時刻。
解放軍司令指「翹望以待」投誠
令趙鎮藩沒有想到的是,軍中的起義謀劃者正是他認為「沒有把握」的一三○師師長王理寰。
一九四八年五月,在開原戰役中被俘的一一六師原師長劉潤川、原副師長張紹賢、原參謀長吳和聲以及三九○團原團長傅廣恩被解放軍釋放。周福成卻命令王理寰把他們看管起來,不能讓他們與官兵見面。王理寰讓他們暫時住在自己的師部,然後打電話給瀋陽的衛立煌。衛立煌「遂保送他們到南京中訓團受訓,保持原來軍階」。三九○團原團長傅廣恩臨去南京時,交給王理寰一封信,信中的話令王師長「心中很為躊躇」,時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的呂正操在信中告訴王理寰:「是非進止,早在洞鑒。兄舉足輕重,翹望以待。」(七之二) ■摘自《解放戰爭(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