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反政府示威浪潮蔓延至巴林。在世界地圖上,巴林絕不及埃及等大國起眼。這個比香港還小的國家,在迪拜和多哈還未冒起之前,是主要的離岸投資中心,目前有近百億美元互惠基金停泊。倘該國局勢惡化,有可能造成區域金融動盪。連日巴林示威不斷,帶有濃厚宗教意味,令巴林盟友美國深感不安。
巴林以金融業為主,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5%。儘管巴林的人均GDP達到4萬美元,在全球排名第20,但巴林的貧富懸殊問題嚴重,不少人每日只靠數美元糊口。
國民收入差距大,加上國內什葉派長期受到遜尼派統治者壓迫,國民長期積累怨氣,終於在示威中爆發出來。這對美國來說不啻是惡夢一場。美國第5艦隊司令部設在巴林,而第5艦隊在全日24小時都會有至少1艘航空母艦在海灣水域巡弋,美其名曰是維持地區局勢穩定,實際是要維持美國的石油通道安全,滿足一己龐大之石油需求,維繫美國在中東絕對霸權。
是次巴林示威的性質,更叫美國惴惴不安。示威打正旗號是什葉派對遜尼派的不滿,宗教衝突意味濃厚,一旦「革命」成功,讓什葉派上台,建立政教合一伊斯蘭政權的機會(即如1979年的伊朗)必定較世俗化的埃及為大。
倘若什葉派上台後,與同屬什葉派掌權的伊朗更同聲同氣,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最大敵人伊朗勢必如虎添翼,此乃華府最大噩夢,亦是華府何以就巴林局勢異常沉默,以至在巴林當局清場後未置一詞的真正緣由。
專家指,因經受不住埃及民眾高呼渴求,奧巴馬最終同意放棄多年盟友穆巴拉克,但此番對巴林未必會如此慷慨。 ■翟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