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郭家進(左)及曾慶鴻希望為西貢崇真中學的師弟妹作模範,增加華將信心。
——曾慶鴻 郭家進用血汗正名
欖球運動一向均被視為洋人運動,香港男子欖球隊更於多年來一直被「鬼佬」壟斷席位。不過憑15年前香港開始發展社區欖球運動後,近年終於收成正果,首批華將曾慶鴻及郭家進近年極速上位,甚至成為廣州亞運奪銀牌的功臣之一。但兩位雄赳赳的猛將於成功背後,原來曾犧牲學業、愛情,更甚至斷骨入院、險遭毀容,為的只是拉近與洋將的距離,為華將正名,不再受歧視。 ■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徐慧華
同樣任職紀律部隊、年僅25歲的曾慶鴻(腸包)及郭家進(狗仔),自15歲開始打欖球下,2年後即獲選香港19歲以下青年軍,二人更共同進退,06年終代表港隊出戰多哈亞運及首戰香港七人欖球公開賽,為自己正名。兩位猛將的欖球生涯在外界看來似乎一帆風順,不過他們直言「有苦自己知」。
曾慶鴻道出二人於初中時是「排骨仔」,要上位根本是天荒夜譚:「我和郭家進小時一起就讀西貢崇真中學,10年前學校獲西貢社區推動欖球運動,我們便一起與朋友參加校隊,初時我們一眾男仔只是因為喜歡推推撞撞才玩,怎料其後開始著迷,努力加入青年軍後,才發現華人與洋人欖球員根本難獲平等對待。」腸包所指的不公平,除了身形上的差別外,還有被英語難倒,「教欖球的多數是外國教練,要在青年軍突出必須要『搏上位』,偏偏我們聽不懂教練的指導,對我們來說其實也很蝕底,所以除狂做gym加強體能外,最重要是在訓練以外惡補英文,多聽多講。
操弗身形免「捱打」
能夠從過去芸芸洋人隊友的青年軍中突圍而出,狗仔認為不少得有系統的加操:「當時在青年軍,有年暑假時近兩個月的訓練都只是每天健身、訓練、游水、訓練,根本沒多餘的時間,我們比洋人的身形當然有差距,所以必須加操令速度及體能上比他們優勝,這些都是打欖球的必需,同時在場上與洋人比賽時,也能保護自己。」體重由昔日160磅增至210磅的狗仔在場上當然不怕受傷,最嚴重僅被「打爆嘴」,不過身形較矮小但以速度見稱的腸包則曾一度被打至雙腳斷韌帶及斷骨,但他依然未有後悔,二人直言能以華人身份成為港隊一分子所給予他們的自豪感,不是當一個25歲的平凡男孩能感受到。
教授師弟妹為「全華班」鋪路
曾慶鴻及郭家進目前雖然正為本周五至周日假香港大球場舉行的香港國際七人賽作好準備,但上周亦抽空教授其母校西貢崇真中學的師弟妹,腸包說:「我們平日也會抽空教他們,並不是要在師弟妹前『曬命』,相反我們希望作一個榜樣,讓他們知道華人也可在港隊立足,令他們為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終有一天香港隊會有全華班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