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利比亞民眾反對西方國家的空襲行動,批評他們旨在奪取石油。 路透社
從周六下午5時45分法國幻影戰機向利比亞政府軍一輛軍車開火並將其擊毀始,拉開了西方多國軍事打擊利比亞的帷幕。這次軍事行動來得非常突兀、倉促;而且主導這次行動的竟是曾帶頭反對美國發動侵伊戰爭的「反戰國家」──法國。究竟「國際社會」為什麼要攻擊利比亞、法國為什麼要帶頭承擔起這一攻擊呢? ■香港文匯報駐法特約記者 鄭若麟
從法國國內政治局勢來說,可以部分解釋法國立場的突變。法國總統薩科齊將競選2012年總統連任。但由於在內政問題的處理上,法國現政府政績乏善可陳。在最近的民意調查中,薩科齊多次輸給了極右派國民陣線新任主席瑪麗娜.勒龐,甚至有可能在第一輪就被淘汰出局。這對薩科齊來說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因此薩科齊需要加強外交,來扭轉不利局面。
薩科齊民望低 欲借外交反彈
法國總統歷來在外交上較容易獲得民意的支持。本來薩科齊寄厚望於法國主持G8和G20峰會,期盼通過這兩大峰會,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改革,成為領導世界走出金融危機的領袖。然而,事實證明這如意算盤因各國分歧太大而很難如願。於是法國總統便轉向突然變成國際熱門話題的西亞—北非動盪。
法國與利比亞的關係曾相當「熱絡」。薩科齊2007年曾在巴黎接待卡扎菲的國事訪問,兩國建立了相當密切的合作關係,其中包括基於共同反恐、反「基地組織」立場的軍事與情報合作,法國甚至準備向利比亞提供核能技術。可是,法國最終卻主導了對利比亞的轟炸。
本來,法國對於向利比亞使用武力「有所保留」,對建立禁飛區也並不是那麼熱心。不過,從薩科齊向利比亞派出法國哲學家貝爾納.亨利—勒維接觸反對派以後,法國立場發生突變。薩科齊在未告知外長朱佩的情況下,就宣佈承認利比亞反對派為「惟一合法代表」,導致法利斷交。這時,法國就不得不將推翻卡扎菲政權列為首要外交目標。
事實上法國與利比亞在另外一個問題上存在著嚴重分歧,即法國主張的環地中海聯盟的倡議,遭到利比亞的抵制。而環地中海聯盟對於法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法國將之視為對抗德國崛起的一步重要棋子。據法國《新觀察家》雜誌透露,法國總統薩科齊在會見利比亞反對派時,不但全部答應對方的條件,而且當對方提出,是否要等翌日歐盟峰會後才宣佈,薩科齊卻表示可以由利比亞反對派立即宣佈,此舉顯然是針對德國。
危及西方利益 「國際社會」合擊
此外,阿拉伯世界爆發的民眾起義,進一步使美國和西方的勢力在阿拉伯西亞—北非地區遭到削弱。美國和西方在阿拉伯世界豢養了一批披著民主外衣的獨裁者,惟美國和西方馬首是瞻,為西方提供石油資源,並為西方抵禦極端伊斯蘭勢力。
因此,當阿拉伯世界發生廣泛民眾起義時,西方一方面直接支持一些忠實於西方的國家對民眾起義進行鎮壓,如巴林;另一方面則需要直接運用武力,來警示阿拉伯各國首都,順西方者昌、逆西方者亡。這樣,利比亞戰爭將從長期戰略威懾角度再次向世界宣示,西方仍然是世界的主人。除了西方,阿拉伯世界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