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何偉倫研究發現,逾6成清貧學生補習後的成績躍進逾兩成。香港文匯報記者馮淑環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隔代貧窮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今年《財政預算案》計劃為基層家庭提供「課後功課輔導」先導計劃,安排修讀教育課程的大學生,為小學生提供到校小組補習。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兼任講師何偉倫,去年就補習效益進行先導研究,逾6成清貧學生補習後,平均分躍進逾兩成,是高收入家庭學生3倍,反映補習對於清貧子弟更有效益。主要因為基層學生補習機會偏低,學習動機較強。上述研究結果,將呈交世界大學論壇(World Universities Forum)公開發表。
何偉倫去年為理工大學哲學碩士研究生,去年6月至12月期間,進行有關隔代貧窮問題先導研究,對象是3所中學60位中四學生。研究發現,家境愈清貧的學生,接受補習機會愈少。6位居住於板間房的學生,每月補習費用全部少於1千元。但居住私營房屋的28位學生中,1/4學生每月可花多於3千元補習。
研究也針對不同家庭經濟狀況的學生,在補習後帶來的效益作深入分析。研究指,月入少於1萬元的家庭,接受補習後,成績有較顯著的進步,66%學生平均分增20%。反之,家庭經濟較好的學生,即使補習後,只有21%學生平均分進步逾20%;但近5成學生平均分進步少於10%。
專家:清貧生學習動機強
何偉倫解釋,清貧學生能夠接受補習機會較少。當有機會補習後,會更努力把握機會,「他們學習上很多時會遇到挫折,欠缺解決方法時會容易灰心。但一旦獲得協助及鼓勵,成績自然會有進步。而他們的學習動機亦較強」。
籲增加資源助窮生補習
對於研究發現,家境較富裕的學生,補習後成績未有大躍進,何偉倫指,這類學生的家長在學習上能給予較強支援,學業成績基礎較好,補習前後的分別,遠不及清貧學生。因此,何偉倫建議政府日後在協助扶貧政策時,可增加資源,讓更多清貧學生有補習機會。
富生補習老師如「保姆」
另外,研究也指,家庭經濟狀況與參與補習形式有密切關係。家庭月入1萬元以下的學生,多參與小組形式補習;反之,家境較富裕的學生,則主要參與私人補習。何偉倫指,對不少家境富裕的家長而言,補習老師猶同「保姆」,「曾經有學生指,補習老師每晚負責購買飯盒到補習學生家中,一同晚膳。其後,會談談學校情況,逗留時間長達3至4小時;但實際補習時間只有半小時。不過家長並不介意,認為可作朋輩輔導」。不過,他指出,研究發現,「保姆式」私人補習的成效,很視乎導師質素,否則會帶來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