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殘奧會主辦的教練研討會於4月2日假上水雙魚河舉行,本會教練、執委、特殊學校老師、浸大、體院及友會代表共70多名人士參加。研討會內容豐富,既充實又富啟發性,值得與大家分享。
浸大體育系教授馮蓮娜以「教練成長路」為題,闡述「師傅」和「反思」兩種教練成長模式,深入淺出,並由運動員出身的跆拳道教練郭禧雯現身說法,使與會者更容易明白和了解不同類型教練和他們的傳授方法。
此外,「藥檢」實給予教練們耳目一新的課題,香港運動禁藥委員會辦事處主管袁慧儀提醒與會者凡運動比賽的持份者,皆不能違反運動禁藥管制規條,作為教練和運動員應時刻自我警醒,不能以身犯險。現時國際組織正執行追蹤檢測,教練和運動員更應時加留意,並予以遵守。
運動員傷患是運動員出賽的致命傷,本會級別鑑定專責小組主席鍾惠文點出運動員傷患主要來自重複勞損,建議加強運動員、教練和醫療人員的互動和溝通,認為「預防勝於治療」乃治本方法,並強調熱身運動、核心肌肉訓練和緩和運動的重要性。
殘疾人士運動的特質是必須經過準確、可靠、可信和貫徹始終的級別鑑定才可作出公平的比賽,本會運動表現提升諮詢委員會主席林國基強調無論協會同事、教練或運動員應認識級別鑑定的制度和要義,尤其目前級別鑑定制度已由一般性轉變為專項獨特性。
總幹事林俊英則以「未來挑戰」為題向與會者闡述本會所面對的各項挑戰,包括本會在殘疾人士運動所扮演的角色、秘書處專業化、運動員追求卓越、代表隊挑選與分級的相互關係和配合、運動競技水平急劇提升、參加國際比賽是「有錢人的遊戲」、政府全力支援和本會對各運動項目、教練與運動員的支援等等。
在研討會中,會長周一嶽對教練有高度評價和讚賞:「運動員的成功實有賴教練的熱誠和承擔及義工們共同努力,一同邁向務實的目標和願景。」與會者對這富啟發性的研討會均獲益良多。■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