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施家殷透露,街市地面外牆打通後,整幢大樓結構會較「輕身」,有助減輕承重量。香港文匯報記者譚靜雯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譚靜雯)市建局本月初公布4個活化前中環街市的概念設計方案,諮詢公眾後料「終極方案」最快今年底「出爐」。其中,由Aedas設計的「城中綠門」概念方案,建議將原本只有4個出入口的街市地面外牆全部打通,化身為30米闊的公眾廣場,並24小時開放。負責設計的Aedas公司執行董事施家殷透露,地面外牆打通後,整幢大樓結構變得「輕身」,有助減輕承重量。他強調,其設計保存街市完整性,盼能為舊建築注入新生命,並非要大刀闊斧、嘩眾取寵。
設計師:注重空間及社區聯繫
「城中綠門」採取3C概念,即聯繫(CONNECTIVITY)、社區(COMMUNITY)及保育(CONSERVATION),施家殷接受訪問時表示,其設計不會將中環街市改頭換面,會保留包浩斯建築風格,例如街市窗簷、橫向式設計等,希望以中環街市為起點,連接半山扶手電梯系統,以及周邊的公共空間。
施家殷指出,中環街市外的行人路只有3米闊,經常出現人車爭路的情況,但其設計會將街市地面打通,建造30米的公共廣場,而且24小時開放,市民早上可耍太極,年輕人晚上則可跳街舞,附設的咖啡廳、茶餐廳等可營業至凌晨。他解釋,將街市地面的外牆打通,整幢大樓的結構會較「輕身」,好處是不需要特別大改動或增加承托力,可減輕大樓承重量,有效控制成本。
施家殷稱,傳統街市的商舖為「一格格」,但缺乏足夠的店舖面積,故設計中的商舖可同時租用上下兩層,在保留傳統特色之餘,令商店有充足的店舖空間。為回應市民保育訴求,將保留街市原有建築氛圍,靠近皇后大道中的主樓梯、各層的街市攤檔等將會重現,並售賣本地傳統產品,如茶葉、中式餅、涼茶等。
市建局正於全港5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巡迴展覽,收集公眾對4個設計概念的意見,但並非「4揀1」,希望通過設計概念進一步收集市民意見,再敲定「終極方案」。施家殷稱,當然希望市建局能夠100%採用其設計:「眼耳口鼻都是自己就最好,因為用這個人的髮型,那個人的嘴,這樣就會變成拼圖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