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齡段的年輕歲月
1959年出生的呂先生,回想起自己的20歲時光,不斷冒出的一個詞是「小圈子」。在當年,呂先生也是追趕潮流的時尚人士。不過在那個改革開放之初的年代,眾多時髦事還得不張揚,在小圈子裡玩了起來,這些也是當年的「非主流」。
「那時鄧麗君的歌都還是黃色歌曲,只能私底下聽聽的。」回想起自己的20歲時光,今年52歲的呂先生頗有感慨。當年他在工廠裡是團支部書記,每次組織團員學習的時候,再三告誡的還是:「不許聽敵台,不能聽靡靡之音,這些都是削弱鬥志的東西……」1979年,呂先生通過朋友,從香港帶回來了一台錄音機,180元,隨錄音機帶來的是幾盤港台歌曲卡帶。這成了圈子內朋友間交換的熱門貨。鄧麗君的《千言萬語》成了私下傳唱最熱的歌曲。
鄧麗君歌曲 私下傳唱最熱
「搞舞台還是非法的,被發現可是要抓起來的。」呂先生回想起當年的「荒唐事」,一群朋友聚在家裡,放著錄音機,學跳三步四步。「基本都是男的和男的跳,很少有女孩子的。」這種舞步20世紀60年代流行過,他們也是從父輩那偷學過來的。
作為團委書記,呂先生還有一項工作,就是拿著大剪刀守在工廠門口,發現誰穿了小腳褲一律剪掉。這種束身收腿的時髦裝束,雖然已經悄悄流行了幾年,但在1970年代末,被視為洪水猛獸,是社會不良青年的標識。在社會上,主流的「時尚服飾」還是黃軍裝和大白藍的籃球鞋。更高級一些的是一種稱為「高幹鞋」的布鞋,塑料底上面是絨面的料子。
美劇受追捧 《加》遭「腰斬」
1970年代末,一次時裝的新潮流來襲,是由一部西方的電視劇引發的。《大西洋底來的人》成了當年最火爆的電視劇,主人公麥克.哈里斯成了中國青年的偶像,蛤蟆鏡一夜之間風靡,成了年輕人夢寐以求的潮貨。「當時都是從廣州那走私進來的,四五十元一副。」
那一年,年輕人心存遺憾的是,火爆的《加里森敢死隊》放了一半被禁播了。雖然工廠的團委和工會每隔一兩周會組織放電影,但那些老舊片子對於年輕人而言,顯然漸失美麗。《加里森敢死隊》中好人和壞人並不見得涇渭分明,一群由流氓和罪犯組成的特工隊在二戰中打擊德國鬼子,這一情節在當時可謂大膽的突破,迎合當時青年人叛逆的心理,但也引起了軒然大波。「放了幾十集後就不播了,說是引起社會治安不好,小青年都學壞了……」(七之三)
■《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