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遠洋護航,我們歷練了什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2010年1月16日上午,正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歐盟海軍465編隊指揮官古梅羅少將一行3人登上「馬鞍山」艦,與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指揮員邱延鵬進行了會面交流。

 一個偉大的事件,必然產生偉大的震撼;一場深刻的洗禮,必然帶來深刻的啟迪。

歷練了高效快捷的指揮能力

 「遠洋突擊,我們歷練了什麼?」回顧護航經歷,盤點護航收穫,護航官兵感同身受——參加一次護航,勝過幾年訓練摔打。

 2009年11月12日,可疑小艇向13號被護商船逼近。8鏈,1,500米都不到,直升機根本來不及起飛!中國護航艦艇與該船之間還有多艘商船相隔,無法探測到可疑小艇。

 編隊指揮員當機立斷,命令「舟山」艦「橫穿編隊!」劍走偏鋒出險招,「舟山」艦旋即轉向,20秒內繞過100多米長的中間商船,一個大回轉,突然出現在13號船面前,隨即3枚紅色信號彈劃破天空,海盜船趕緊掉頭,逃之夭夭。

 類似的場面一再在亞丁灣上演。11月18日,中國護航編隊遠程指揮遠在2,300公里外的中遠公司「樂從」號商船擺脫海盜追擊。11月20日,中國航艦艇千里馳援在阿拉伯海遭海盜襲擊的中國籍「泰安口」輪,成功救出21名船員……自護航以來,面對陌生的戰場和全新的對手,中國護航編隊沉著運籌、靈活應對,逼退了一批又一批可疑船隻的襲擊,確保了被護中外船舶100%的安全。在一次次危機四伏的護航過程中,在一次次爭分奪秒的解救行動中,護航編隊各級指揮員果斷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得到歷練。

歷練了敢打必勝的實戰本領

 2009年8月6日16時,8艘海盜船向中國商船「振華25」號包抄過來。直升機飛臨目標船上空,特戰隊員發射信號彈示警,海盜船毫無反應。直升機隨即降低飛行高度、加大威懾。400米、300米、200米……進入海盜武器射程範圍,海盜將火箭筒和步槍對準直升機。雙方劍拔弩張,生死就在那一瞬間。直升機繼續降低飛行高度,對海盜進行超低空威逼。當直升機掠過海盜頭頂時,特戰隊員發射的爆震彈也隨即連續爆響,海盜灰溜溜地轉向逃離。

 3,000餘艘次的護航歷程中,類似的經歷還有很多:2009年1月29日,執行隨船護衛任務的特戰隊員,先後7次發射信號彈和實彈,驅離6批20餘艘疑似海盜小艇;2009年4月17日,「深圳」艦發射信號彈、閃光彈,驅離6批19艘可疑目標……

歷練了大國軍人的世界眼光

 亞丁灣,雲集40多艘多國軍艦。中國護航編隊與之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合作交流。

 2009年9月10日,中國護航編隊首次與俄羅斯海軍實施聯合護航。2009年11月22日,中國護航編隊與荷蘭海軍護航艦艇互派兩名軍官駐艦考察交流。2010年5月13日,中韓兩國護航艦艇舉行首次聯合演練,雙方指揮員交替指揮……交流是多層面的。護航以來,中國護航編隊指揮員與俄羅斯海軍護航編隊、北約海軍508編隊、歐盟海軍465編隊、美國151特混編隊、日本海上自衛隊等護航編隊指揮官進行了會面交流和互訪;中國護航編隊每天都能收到外國海軍艦機發來的情況通報,中國編隊也將自己掌握的可疑船隻等情況,與其進行信息資源共享……

 站在瞭望世界的桅桿上歷練大國軍人的世界眼光,外軍的閃光之處,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護航總結和官兵隨身的小本子上:「從裝備上來看,外軍的一些裝備雖然不好看,但是卻非常實用,集成化程度很高……」「外軍制訂計劃非常嚴謹,預案設置十分充分,提出了很多假如。儘管這些情況在演習中碰到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他們總是給自己出難題……」「外軍很注重情報保障上的軍民兼容,大膽開發民用資源為軍所用……」

相關新聞
解放軍總長斥美太霸氣 (圖)
專家解讀:兩軍交流互信 障礙仍多 (圖)
回應殲20試飛:只許你們幹 不許中國幹?
反恐若雙重標準 「越反越恐」 (圖)
中美明年亞丁灣聯合演習 (圖)
解放軍軍官人均月入逾5千
中美兩軍6點共識
西藏主席:達賴無資格談「接班」 (圖)
「十二五」首務:增加農牧民收入 (圖)
斥「西藏發展成果被漢族拿走」是造謠 (圖)
為百姓做實事 慶解放60周年 (圖)
西藏社會穩定 經濟發展遠超預期 (圖)
人民日報連發四文 倡導理性社會心態
專家解讀:回歸理性 須與現實同步
環保部叫停兩高鐵項目
高壓線跨越宿舍 廣東電網受罰
城鄉居民低保標準 動態調整機制建立
全國社保基金去年賬面虧逾百億 (圖)
4成市民認為京城不夠宜居 (圖)
黑車酒駕處處 治安難點待解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