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論:反對派抗拒國民教育的要害是抵制國家認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15]     我要評論

黎子珍

 立法會於今日辯論由何俊仁提出的有關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的議案。何俊仁議案的要害,是把中國國家主權、中央人民政府與「國家」割裂開來,表面上不反對國民教育,但卻抵制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港人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應對這個國家予以認同。事實上,反對派千方百計將國民教育污名化和妖魔化,其要害就是抵制國家認同。

 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今年2月16日發布的國民教育推廣活動意見調查報告顯示,與五年前相比,有六成四的受訪者認為自身對國家的認識及了解加深,分別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對「中國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加深,及對國家歸屬感增強。民建聯上月底的一項民調顯示,在重視青年和教育問題方面,最多市民選擇加強道德和國民教育的選項,這反映出市民對政府推行國民教育政策的認同。即使是民主黨上月一項調查亦顯示,支持加強國民教育的民意仍然稍佔多數。

何俊仁議案偷換概念

 面對市民支持政府推行國民教育政策,反對派千方百計將國民教育污名化和妖魔化,對國民教育冠以「愚民」、「洗腦」等負面形容詞,指是「政治宣傳」、「狹隘民族主義」,將國民教育與「愛黨教育」、「愛社會主義教育」劃上等號,欲將國民教育置之死地而後快。這顯然不是正常的多元意見表達,而是別有用心的刻意誤導和歪曲。

 何俊仁提出的有關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議案的要害,是以偷換概念的手法,抵制國民教育中最核心的國家認同。何俊仁的議案稱:「教導學生認識國家、民族、政府及政黨與人民之間的關係,並得以區別熱愛國家與關懷民族,跟支持政府、政黨、政權及政治人物的不同之處,從而了解愛國愛民不等於愛黨和支持領導。」問題是,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根本沒有將國民教育等同於「愛黨教育」、「愛社會主義教育」。課程涵蓋個人、社群、家庭、國家及世界五大範疇,其中,國家範疇方面學生須了解自然國情、人文國情、當代國情和歷史國情,並引領學生探討國家發展的機遇和挑戰,藉此提高香港學生的國民素質和國家身份認同。

何俊仁議案抵制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

 學術上一般認為,「國家」包括兩個聯系緊密的部分:一是由政府領導的各種各樣國家機器、政治制度組織的一個主權上、政治上、法律上的國家,另外一個是由人民、由共同的文化、歷史和國土組成的祖國。按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定義,「公民」指的是:「個人同國家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個人應對國家保持忠誠,並因而享有受國家保護的權利,公民身份意味著伴隨有責任的自由身份。」何俊仁議案的要害,是把中國國家主權、中央人民政府與「國家」割裂開來,表面上不反對國民教育和愛國教育,但卻抵制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港人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應對這個國家予以認同。

 實際上,國家認同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對自己國家歸屬的自覺認知,包括對國民身份、國家領土主權、國家政權、制度等的自覺認知。「公民」與「國民」在法律上一般屬於同義語,都是指具有一國國籍的人,公民的概念又是與國家概念密切聯繫的。對於包括港人在內的廣大中華兒女,我們的國家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人只有一個祖國,這應該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廣大中華兒女銘刻心間的共同信念。

培養國家認同是國民教育的國際慣例

 國家認同是指一國公民對於自己所屬國家的認同,是一種將國家視為「己者」而非「他者」的感受,而「愛國主義」則往往是指一個公民對於其所認同的自己的國家的熱愛和忠誠。在某種意義上,愛國往往是國家認同的昇華,而國家認同則是愛國的前提。按照國際慣例,培養公民的國家認同,是國民教育的核心內容。

 例如,美國《公民與政治課程標準》的目標是:「培養認同美國憲法的合格公民,並使他們有見識、負責任地參與到政治生活中。」一項調查顯示,在歐美18個發達國家中,美國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最強,也最願意為保衛他們的國家而戰;說起韓國人,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們強烈的國家認同感,韓國人的國家認同使得國外產品很難與韓國本土產品競爭。「身土不二」是韓國隨處可見的廣告,意思是說「我們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擁有著養育我們成長的國土,而生我養我的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才是最適合我的」;新加坡的國民教育是從小培養的,學生從小學便培養國家認同,通過推行國民教育,進一步促進新加坡國民凝聚力,讓新加坡人對國家的未來更具信心。

 特區政府在香港推行國民教育有堅實的基礎,這就是一個中國、民胞物與、血濃於水。反對派以種種藉口和不實之詞,抵制國民教育的核心國家認同,其要害是「去中國化」,是抵制認同「主權中國」,企圖改變「政治中國」,拒絕融入「經濟中國」,排斥「文化中國」。反對派抵制國民教育的本質,是將香港當作獨立政治實體,與陳水扁推行「法理台獨」時大搞「去中國化」如出一轍,對此,香港教育界和社會各界應予以警惕。

相關新聞
治港貼士:哥頓促下任特首 搞掂港青上車難 (2011-06-15) (圖)
建設成果:唐唐明訪深 賀地鐵龍華線全通 (2011-06-15) (圖)
研究修訂:電子化審選舉廣告 暫只限網絡宣傳品 (2011-06-15)
廿四味:反對派借管理費發難謀搶法團控制權 (2011-06-15)
來論:反對派抗拒國民教育的要害是抵制國家認同 (2011-06-15)
龍聲飛揚:重視國民教育乃國際社會慣例 (2011-06-14)
分歧不少:支持議員僅稍多 加煙稅仍存變數 (2011-06-14) (圖)
最後階段:選舉條例草案料下月表決 (2011-06-14)
無聲無息:李卓人搞激冇人理 (2011-06-14) (圖)
社會怨氣:樓價與憤怒指數同步 (2011-06-14)
廿四味:以新居屋計劃滿足置業需求 (2011-06-14)
指點江山:推行國民教育須加強愛國主義傳統教育 (2011-06-13)
別有用心:借復建居屋「抽水」 阿涂谷七一挨批 (2011-06-13) (圖)
金石良言:曾鈺成勉四地青年積極裝備 (2011-06-13) (圖)
煙民怒吼:諷公民黨盲撐加稅 萬個煙頭贈「私煙黨」 (2011-06-13)
智者之言:財爺引蓋茨「四步曲」 教港青實現理想 (2011-06-13) (圖)
非常無癮:乏人和應 社民連「Hea」住示威 (2011-06-13)
選管會公眾諮詢 「爛仔力量」玩騎劫 (2011-06-10) (圖)
進行特訓:棠哥秘密造星攻勞工界 (2011-06-10)
場面火爆:憤青噓爆 卿姐扯火 (2011-06-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