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丁家灣的鄉親們希望鄧楠能回去看看。 網上圖片
——鄧小平女兒在陝西農村插隊的日子
鄧楠在收工閒暇時,總愛坐在床上看書、打毛衣。在當地人看來,鄧楠與張宏有知識、有水平、有文化,也很有修養。他們來丁家灣時,只帶來兩隻極普通的木箱子,裡面除常用衣服外就是書了,當時人們也不知道是些什麼樣的書。在社員心目中,單從他們能熟練地背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老三篇》、《新五篇》和很多毛主席語錄就知道他們學問淵博,非同一般。
未婚夫表演武術贏喝彩
鄧楠的母親卓琳經常寫信給鄧楠,對她的生活、學習、勞動等方面都給予指導,要他們必須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入鄉隨俗,要尊老愛幼,且不可給當地父老添麻煩。張宏愛和年輕人一起勞動,肯吃苦,肯吃力,當地幹部和群眾都喜歡和他接近。他也經常模仿寧強口音學說寧強話,與人開開玩笑。休閒時間,人們少不了要他表演一段拳術或劍術,且每求必應,他的表演總能贏得陣陣喝彩。他還曾在縣城禮堂表演他的武藝,博得觀眾陣陣掌聲。
為村支書媳婦織毛衣
蔣支書家大兒媳婦白秀芬總是盡量幫助鄧楠。鄧楠還親手為白秀芬織了件毛衣,白秀芬至今仍穿在身上。每每提及鄧楠,她總是掀開外衣亮出毛衣,激動地說:「雖然短了,舊了,但我仍在穿,因為我們丁家灣人非常想念她呀!」有一次鄧楠回家探親返寧後,一見到白秀芬就高興地說:「哎,我們結婚啦。」白問:「在張宏家,還是你們家?」鄧楠爽快地回答:「當然是張宏家。」隨後就一古腦地道出了在張宏家的所見所聞,如她是怎樣跟張宏父親學做瓦坯活的等等,有說有笑,既有生動的語言,又有形象的比畫。可見當時她的心態是比較達觀的。
鄧楠還非常喜歡跟小朋友們玩耍,講故事,做遊戲。她經常領著公社書記洪全德的小兒子玩耍,還留下了一張樸實無華的合影照片。
當地人盼鄧楠回來看看
一年後,鄧楠、張宏返京,給寧強丁家灣人留下的是一把銅勺、一件白秀芬依然穿在身上的毛衣和幾張合影照片,還有就是丁家灣人對這段非常時期往事的追述了。
1997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去世時,中央電視台將北京的追悼會向全國直播。丁家灣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到了當年在這山村插隊的鄧楠,都嘆道:「鄧楠老了,她應該到她曾經生活、勞動過的地方來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她當時走過的羊腸小路已變成通車大道……」(三之三,完)■摘自《陝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