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鄧小平語言簡潔精闢,絕少用形容詞。
——鄧小平超簡潔語言魅力
刪繁就簡三秋樹。表達簡潔,是一門高超的語言藝術。世紀偉人鄧小平就是這方面的高手,他從不喜歡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話不在多,管用就行。他的語言簡潔精闢,善於抓住問題核心,一語中的,絕少用形容詞,更絕少拖泥帶水。他那簡潔明確的語言,傳達著耐人尋味的深邃思想。其言簡意賅的語言風格與藝術,頗值當今為政者學習。
評價劉鄧大軍:「合格」
現任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的毛毛(鄧榕)是鄧小平的小女兒。她於1993年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對鄧小平在「文革」 十年中迭宕起伏的政治歷程和他家庭的悲歡離合作了生動的記述和理性的思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代偉人的思想、品格、氣節、胸懷、膽識,以及與普通人一樣的兒女情懷。
毛毛在著手寫這本《我的父親鄧小平》傳記時,曾問父親:「長征的時候你都幹了些什麼工作?」鄧小平回答三個字:「跟著走。」
當孩子們問起他在太行山時期都做了些什麼事? 鄧小平只回答了兩個字—「吃苦」。抗日戰爭爆發後,鄧小平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委,和師長劉伯承一起深入華北敵後,創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據地,在艱苦的條件下擔負起領導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黨政軍的全面工作,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勝仗。從此,劉鄧大軍的赫赫威名聲震天下。在評價劉鄧大軍的輝煌戰史時,他也只用了兩個字—「合格」。
從不向錯誤彎腰低頭
美國作家索爾茲伯里在他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有一個傳神的細節:鄧小平在第一次被打倒後連寫兩三份檢查,指控者仍不滿意,鄧小平堅稱說的都是實話,沒有別的可說了。說罷,鄧小平「把腰桿一挺,直直地站在那裡,不願為此再費口舌」。小平的腰桿硬,背後是小平堅持真理、不附權勢的政治品格。他曾對外賓說:「人們都知道我曾經『三下三上』,坦率地說,『下』並不是由於做了錯事,而是由於辦了好事卻被誤認為錯事。」
他從不向錯誤彎腰低頭,哪怕犯錯的是至高無上的毛澤東。1975年11月,毛澤東提出由鄧小平主持作總體肯定「文革」的決議,鄧小平予以堅決而巧妙地拒絕:「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於是,他再次被「打倒」。
1968年10月,鄧小平被撤銷一切職務,保留黨籍。1969年10月,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省。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恢復鄧小平的黨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1973年2月,鄧小平從江西下放地回北京,毛澤東第一次召見他,開口就問:「你在江西這麼多年做什麼?」 鄧小平只用兩個字回答:「等待」。
加拿大第15任總理特魯多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1983年他再次訪問中國並與鄧小平友好會晤。他問鄧小平三落三起、終能重返政壇的秘訣是什麼?回答還是兩個字:「忍耐」。(四之一)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