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羅偉善(右一)建議食物安全中心製作刊物,解釋添加劑的潛在風險,並每月向公眾披露有問題食品的牌子及供應商等詳細資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偉龍)經歷「塑化劑風暴」的洗禮後,市民對食物安全的信心仍未恢復。有調查發現,近75%受訪市民在塑化劑事件後對食物安全的信心下降或完全失去信心,35%受訪者最關注違規使用添加劑,逾半受訪市民不滿政府保障食物安全的工作。調查團體建議食物安全中心製作刊物,解釋添加劑的潛在風險,並每月向公眾披露有問題食品的牌子及供應商等詳細資料。
35%最關注違規用添加劑
九龍社團聯會在上月20日至本月初,訪問847位市民了解在塑化劑事件後對食物安全的信心。調查發現有74.7%受訪者的信心減弱或完全沒有信心,34.9%受訪者認為違規使用添加劑最需要關注,其次是「假貨」(10.4%)和「過期、變質食物」(9.6%),41.4%受訪者認為上述3項問題均需要關注,反映市民的食安信心仍未回復。55.5%受訪者不滿政府保障食物安全的工作,認為政府應加強監管進口食品,加緊抽查市面上食品和增加對違規供應商的懲罰。
倡製月刊釋常用添加劑風險
聯會幹事羅偉善表示,雖然「塑化劑風暴」漸漸平息,但市民認為政府在保障食物安全的投入並不足夠。聯會建議,食物安全中心應製作年刊及月刊,詳細向市民解釋常用食品添加劑的成份和潛在風險。他指出,食安中心每月發表的食品安全報告僅列出食物檢測種類和合格率並不足夠,應公布不合格食品的詳細資料,以重建市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