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下都鄉某養殖戶投下魚苗後,由於在污水事件後賠償資金過少,導致購買飼料資金不足,草魚紛紛消瘦而死。
——本報記者遍訪汀江流域 百姓嘆補償不公
2011年7月3日,是紫金礦業發生含銅酸性溶液洩漏事故一周年。香港文匯報記者再次來到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事故發生地調查發現,曾受到嚴重污染的「客家母親河」汀江雖然恢復碧綠,但紫金山下以及汀江沿岸的民眾仍無法徹底走出污染事件的陰霾。因事故而受災的漁民嘆補償不公,轉產舉步維艱。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臻瑜
去年7月3日,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福建上杭縣的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污水滲漏事故,9,100立方米含銅酸性污水流入汀江之中,讓汀江流域的上杭縣水產養殖業遭受毀滅性打擊。
昔日魚排難覓 網箱散落一地
日前,香港文匯報記者看到,素有「客家母親河」美稱的汀江上,昔日連片的魚排幾乎荒廢,大部分已由養殖戶自行拆除,廢棄的浮標、支架和網箱,散落在沿江兩岸的沙地上,被陽光暴曬著。下都鄉的養殖戶告訴記者,去年紫金污染事發後,委託政府以每斤6元的價格收購當地養殖的魚類,網箱部分則按每平方米40元補償,此後他們再沒有領取到任何轉產費用。
下都鄉璜溪村養殖戶邱姓村民原有1,000餘平方米魚排和近千斤魚,在此次污染事件中,只得到4萬多元補償款。「無論什麼魚都是6元,連市價三、四十一斤的桂花魚也一樣,連魚苗的錢都不夠。」 邱姓村民至今仍耿耿於懷。
同時,下都鄉鄉政府又以年檢之名,在這一年內讓養殖戶陸續上交了包括船舶證、船員駕駛證、捕撈證等各類證件,至今尚未歸還。而本該在去年6月30日前就對養殖農戶發放的2010年漁船燃油補貼費也不見蹤影,讓這些以水產養殖謀生的村民難以釋懷。
飼料公司倒閉 青壯年外出打工
由於污染事件令下都鄉養殖產業鏈完全斷裂,從前魚產品遠銷泉州、廈門乃至廣東的下都鄉璜溪和豪康兩大養魚村,包括魚苗養殖主、養殖戶、魚飼料公司、魚販等皆在一年中大規模倒閉及轉業。記者在這兩個村中看到,魚飼料店大門緊閉,原養殖戶中的青年勞力也選擇出外打工,年紀稍長的村民如今已在家閒坐一年。
記者還了解到,上杭縣下都鄉政府和上杭縣畜牧獸醫水產局日前聯名下發一份文件,明確提到,下都鄉棉花灘庫區現有養殖網箱和所養魚類及管理房,必須於7月10日前由養殖戶自行清理,逾期則由縣鄉執法人員強制拆除。但當地多數養殖戶以補償不足,他們無法在期限內「洗腳上岸」為由,拒絕簽署相關文件。
補償標準太低 養殖戶稱難接受
記者隨邱姓村民乘小船行至棉花灘水庫,踏上了他即將被拆除的管理房及魚排。他告訴記者,眼前造價近萬元的管理房,鄉政府以每平方米80元進行收購,尚不足成本的五分之一。他還直言,「2007年以來鄉裡一直鼓勵發展養殖業,為村民致富提供優惠政策。如每擴大100平米養殖區即得2,000元補貼等」。但如今態度急轉直下,養殖戶們很難接受。
根據新下發的文件,庫區水面清理整治後,璜溪村的近80戶(養殖戶)僅得到6,000平米養殖指標。邱姓村民感慨,從前該村平均每戶都有1,000平方左右的養殖區域,「要是汀江不被污染,一年純利7、8萬元不成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