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運會志願者們在服務站接受市民諮詢。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望賢 攝
作為香港志願者協會秘書長,隨著大運會開幕,竇一龍更為忙碌。採訪他時,他正給機場志願者做培訓,下午3點仍未吃午餐,在台上激情百倍介紹各種安排工作,回答志願者問題,下台後趕緊衝到飯堂,已經收檔,只好到大廈外找另外的餐廳。
竇一龍30多歲,已有近十年的社工經歷。他指自己從小就熱衷做義工,12歲便參與社區服務,如今還在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等多個團體服務。他說,「我覺得,回饋社會,做義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希望能為國家出點力
08年北京奧運會,竇一龍辭了工作,全心前往北京參加奧運會和殘奧會。此後參與組建香港志願者協會。對他來說,「奧運到亞運到大運,幾次大型的賽事,都讓大家看到國家的進步和發展。雖然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能夠很好地辦下來,已經很不容易,希望能為國家多出點力。」雖然已有多次服務內地賽事的經驗,但竇一龍絲毫未懈怠,細心為志願者講解每一個服務內容及其相關指引。「其實大運會組委會也很支持香港的志願者,提供所需的協助、方便、培訓的材料,配合得很理想,希望做到圓滿成功。」
總結幾次香港志願者到內地的交流過程,竇一龍覺得,內地的志願者更能吃苦,而香港志願者的專業及付出也十分值得敬佩。「大家來自不同行業,到內地時間長,影響工作,都要自己協調好。而且到內地服務的機票住宿都是自己出錢,也沒有人有怨言。」雖然在文化上有一定的差異,但大愛無疆界,大家都為了共同的目標付出,自然很快就融合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