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十幾年浸淫玄雕茶壺工藝,伴隨著陳東鑄對茶壺的不解之緣。香港文匯報記者陳艷芳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陳艷芳、實習記者 傅龍金 廈門報道)「不急,先喝杯茶。」身著白衣宛若魏晉雅士的陳東鑄坐在木椅上微笑道。從對茶壺工藝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到現今廈門第一紫砂茶壺藝師。十幾年浸淫玄雕茶壺工藝,伴隨著他心中對茶壺的不解之緣。
裝修小老板 改行做茶藝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鑽研玄雕技藝的,早年做的知識鋁合金門窗裝潢這樣的小本生意。」陳東鑄說,原先從事的裝潢行業競爭太激烈,於是他便決定南下潮州轉投其他行業。也許是機緣巧合,陳東鑄在途中結識了一位經銷茶壺的台商,就這樣走進了茶壺的世界。
從1991年開始,陳東鑄在廣州潮州和江蘇宜興兩地幫人代購茶壺。漸漸地,他對茶壺的喜愛逐漸深入到茶壺的技藝追求。「潮州和宜興兩地雖是紫砂壺產地,但是大量製作的都是幾乎沒有任何裝飾的光壺。」陳東鑄尋思著在壺身的裝飾上下工夫。
他買來拉胚機器,運用「偷師」而來的經驗,結合原有的美術功底,同時又在浙江東陽學了雕刻,逐漸摸索出一條不同於傳統工藝的道路,將玄雕藝術與茶壺工藝完美融合於一體。
偷師學製壺 技法惹爭議
所謂玄雕,便是以紫砂泥、朱泥、岩礦等精品陶土、瓷為主材料,通過拉、纏、堆、雕、繞、鏤、刻等十道工藝表現技法製作而成。歷史典故、人物、花鳥以及各種現代元素,都能通過玄雕藝術在茶壺上完美地展現出來。「因為玄刻工藝繁雜,完成一件作品需要數日甚至數月不等的時間。」
曾有一個台灣同行說,陳東鑄太擅長「偷師」,不願意跟他交流。結果偶然的一次相遇,兩人卻格外投緣,毫無保留地交換經驗,相互學習。
因為打破了傳統的茶壺製作工藝,許多人質疑陳東鑄是否破壞掉茶壺原有的氣息,更有人說這不是真正茶壺工藝!
先銷往台灣 十年入內地
「早年的作品主要銷往台灣,在大陸幾乎打不開市場。」但是隨著十幾年的不斷探索和創作,他的玄雕茶壺工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同,同行也逐漸認可了他的工藝。
時間的沉澱與藝術氣韻的融合,陳東鑄更加看淡人生的沉浮,而更加注重對茶壺工藝境界的追求,猶如一杯散發著熱氣的清茶,初入口略帶苦澀,其後便是濃郁回甘的茶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