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普遍認為野田佳彥是對華「強硬派」,亦有專家表示,領導人的個人姿態不重要,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如歷史、釣魚島等問題,才是中日關係的決定性因素。
在昨日首輪投票中,對華「溫和派」海江田萬里領先野田,但在次輪,野田卻以逆轉票數勝選。二人差距接近,野田又是逆轉勝,可見民主黨內部爭議之大。野田出身軍人世家,曾因軍事思想激進未能擔任防衛大臣。他曾主張參拜靖國神社,聲稱「甲級戰犯不是戰犯」,又曾要求國會作出「釣魚島是日本領土」的決議。競選首相前,他的姿態略顯溫和一些,但仍認為是否參拜靖國「應由首相判斷」。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表示,野田曾認為二戰不是侵略,其上台對於中日關係「恐怕不是好現象」。但他也認為,作為現任財務大臣,野田是現實主義者,在日本政局、經濟混亂情況下,他亦不至於在外交上做出過分舉動。
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新加坡旅華學者卓南生亦指出,野田的對華態度並不會影響中日合作的大方向。近年來日本經濟十分困難。野田是內閣財務大臣,十分了解日本經濟現狀,因此他也不會忽視中國對日經濟的提振作用。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同樣表示,野田上台對中日關係影響不大。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要從國家根本利益出發。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下,與中國良好合作對日本自身發展至關重要。
總之,解決中日敏感問題和深層次矛盾,「軟硬」絕非正途,理性「現實主義」才是明智之舉。 ■翟韋
|